士兵突击许三多翻单杠观后感

2020-04-24 娱乐 201阅读
英挺,刚硬,器宇轩昂这些字眼是用来形容军人的。而今天却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军人,他懦弱,胆小,更甚者说他“孬种”——他就是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
许三多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人,他招军友的嫌弃、抱怨!但是他身上的那副“傻气”,那份永不放弃的坚持,却征服了亿万观众。我更愿意相信那是:大智若愚。
三十几集的军旅题材电视剧,抛开了浪漫的爱情,泣泪的亲情。演绎了汉子铁铮铮的友情,倒是刚强也幻化为绕指柔。
一个人的富足不是体现在金钱上,荣誉上。而是表现出了可贵的人格魅力,看了《士兵突击》我为许三多点赞,那谁是你心中的英雄呢?
——题记
《士兵突击》观后感篇一
最近,我看了一部名叫《士兵突击》的电视剧,很喜欢电视剧里的男主角“许三多”,他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里,先天智商低,可他作声么事情都很认真,一次部队里招兵,选上了许三多,从此,许三多便是兵了。
由于先天智商低,许三多在新兵连没有训练好,分部队时被分到了红三连二排五班——一个看守住驯场,整天闲着没事干,方圆二十里没有一个人的地方,那里仅有的四个人,内务乱七八糟,没有军容军纪。许三多没有受他们影响,还因为表现好,被团长调到了刚七连。
还有一次以野战生存演习,前三名可以进入A大队,许三多、伍六一、成才三人一齐行动,由于条件恶劣,许多人被淘汰了,只有五、六个人撑到了最后,可在这时,伍六一脚伤了,只能让许三多、成才扶着走,这时,已有一个人到了终点,成才着急了,抛下许三多、伍六一,自己冲到了终点,只有一个名额了,又有两个人超了过去,眼看就要没机会了,伍六一弃权退出,许三多抢到了最后一个名额。
我喜欢许三多,因为它不抛弃战友,不放弃目标,不管先天条件多差,只要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就有更多的收获。
《士兵突击》观后感篇二
可能也有不少人看过《士兵突击》这部军旅电视剧,也会有人没看过。如果你没看过,我建议你看一下。
这部电视剧非常感人,有些情节很很搞笑,记录了军人们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其中有一个情节对我印象最深,就是史今班长要走了的时候,许三多说班长“不好”的时候那个地方让我最感动。我都哭了。
《士兵突击》里,其实人物挺丰富,搞怪严厉的袁朗,和蔼可亲的史今,机灵的成才等等一类的人物。
特别是高诚连长的一句“不抛弃,不放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就是不能抛弃,不能放弃,时间宝贵,生命更宝贵!
这部电视剧让我知道了军人太伟大了,为了战友,失去了一条右腿。而且他们团结协作,面对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攀过了一道又一道障碍,越过一座又一座的大山。终于到达了光辉的顶点,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中,也应该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我也想当一个兵,当一个像许三多那样的兵!
《士兵突击》观后感篇三
以前,老是以为做一个军人很威风,但在军训时,我体会到了当军人的辛苦,而在《士兵突击》上,我更了解了成为一个优秀的军人所需要接受的考验。
我看了《士兵突击》的第一感受就是—苦。军人们第一次来到军训地点,第一天就早上2点起床,然后接受“暴风雨”的洗礼,又开始匍匐前进……他们直到天亮的考验,让我的心里发酸,身上背负着三十公斤的物品,又走了那么长的路,能坚持下来,真牛!
我看《士兵突击》的第二感受就是—毅力。做一个军人是可以锻炼一个人的体魄,但最能锻炼一个人的毅力—受了这么大的苦,在记者采访的时候,也毫不犹豫地说:“我一定要坚持到底。”而要换做是我,我肯定坚持不下来。
看了《士兵突击》这个片子后,我才真正的感受到自己的无能和软弱。我觉得那些士兵不一定胜利了才是真正的英雄,只要能坚持到底,问心无愧的士兵,都是好士兵。
人的一生,不求对社会有多大的轰动,只要你努力做好你该做的事,问心无愧就行了。
做一件事都要有耐心,有毅力,坚持到底,无论结果是不是你所希望的。
《士兵突击》观后感篇四
“步兵就是一步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兵!”这是《士兵突击》封面的一句话,它意味深长。
里头讲了许三多在军队的事,他不聪明,在村里大家叫他三呆子,可在他坚持的意志下他变了一个人,在战友中很突出。
许三多天生的呆,大哥帮他骂人,二哥帮他打架,自从他当兵时有了坚定的意志,村里的人几乎认不出他了。因为他在苦的磨练中成了一名好兵;他的朋友成才很是聪明,可在部队里的地位非常不稳,几次都是许三多帮助了他,历经多次不稳的变化他也同样有了意识,像许三多一样有意志,最终他们都成功了。
这些都说明“不怕无能只怕无恒”,做事要稳重,一步一步前进,这样才能成功。
这不,许三多如果没有意志力,呆板的他可能早退伍了;成才若没有意志力,聪明的大脑也没施展之处了。因此人要有意志力,否则一事无成。不要看像许三多那样笨的人不中用,其实这种人中用。诚实、朴素、无华,而那聪明人油嘴滑舌,随时可能背叛你。要是笨人有意志,是非常好的兵;要是聪明人有意志,是非常好的将领。
因此人要是有意志,完事自然成。(短文学网 www.duanwenxue.com
《士兵突击》观后感篇五
以前,老是以为做一个军人很威风,但在军训时,我体会到了当军人的辛苦,而在《士兵突击》上,我更了解了成为一个优秀的军人所需要接受的考验。
我看了《士兵突击》的第一感受就是—苦。军人们第一次来到军训地点,第一天就早上2点起床,然后接受“暴风雨”的洗礼,又开始匍匐前进……他们直到天亮的考验,让我的心里发酸,身上背负着三十公斤的物品,又走了那么长的路,能坚持下来,真牛!
我看《士兵突击》的第二感受就是—毅力。做一个军人是可以锻炼一个人的体魄,但最能锻炼一个人的毅力—受了这么大的苦,在记者采访的时候,也毫不犹豫地说:“我一定要坚持到底。”而要换做是我,我肯定坚持不下来。
看了《士兵突击》这个片子后,我才真正的感受到自己的无能和软弱。我觉得那些士兵不一定胜利了才是真正的英雄,只要能坚持到底,问心无愧的士兵,都是好士兵。
人的一生,不求对社会有多大的轰动,只要你努力做好你该做的事,问心无愧就行了。
做一件事都要有耐心,有毅力,坚持到底,无论结果是不是你所希望的。
《士兵突击》观后感篇六
寒假里,我看了一部电视节目,名叫《士兵突击》,里面的许三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许三多是出生农村的呆小子,他排行老三,因此大家都叫他三呆子,就连他父亲也叫他龟儿子,意思是说他什么都做不好,但是至少有很多人关心他。可是自从他当上兵之后,生活就完全变了,变得寂寞,孤独。在部队里真正关心他的只有一个——班长。除了班长,别的人不说关心了,就连正着看他一眼,也从末有过。总以为他什么都做不好,但在他的顽强毅力下和班长的鼓励下终于做好了一件事——单杠旋转。
以前,他最多只能翻二十七个,一向对他有偏见的连长说如果他翻五十个就给他颁个奖,他就去翻了,平时爬好几分钟的他,今天一下子就上去了。二百二十七,二百二十八……战友们在心中默默的记着,他没力气了,就停下来问班长:“够了吧?”班长骗了他:“还早呢。”他再次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又开始旋转,他再次停了下来,只见他头上豆大的汗珠如雨般往下掉,他想想爸爸,想想班长为他的付出,再次忍着痛苦爬了起来,痛苦的叫声和争扎组成一幅动人的图画。他再次问班长:“够了吧?”班长微笑的说:“够了。”他晕倒了,吐了十四次,当战友告诉他,翻了三百三十三个时,就连自已也不敢相信是真的。连长简直认为这是个奇迹。
用努力证明自已是强者的人是最强的强者。最后他成兵王(老A),从一个农村出生的呆小子到兵王(老A)。这其中经过多少磨练,付出多少心血、汗和泪才得以成功,成功不是因为成功而高兴,而是因为得到了一些东西而高兴。我们学习也是一样,不经过努力奋斗和顽强拼搏是能成功的吗?所有成功的人都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
和许三多相比我觉得自已太微不足道了,在学习中我从来就没有像许三多那样坚强。嘴上说翻二十七个,实际翻三百三十三个,这其中三百零六个的差距是用汗水和努力换来的,我在学习中何曾有过这样“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只要遇到因难就放弃不做了。我要像许三多学习。只要经过努力奋斗什么都可以做到。想做一件成功的事就必须在“努力”这条路上走下去,百分之一的天份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等于百分之百的成功。难道不是吗?
《士兵突击》观后感篇七
许三多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天真男孩成长为一名坚毅刚强的兵营战士,他的改变,无疑让人刻骨铭心。他的出现,正为中国影视的柔风细雨添了一道闪电,有力的敲响春的钟铃。
许三多,他勇敢,却又自卑;他坚定,却又无知。他不懂得什么是人生的意义,却在一步一个脚印的执着中最完整地升起充满意义的人生。相比之下,聪明的成才也只是他的影子,被许三多的单纯掩去了光芒。不过,这样也好。人生历练本该如此。
成才?这个名字里蕴涵着天下父母的期盼,也是莘莘学子的夙愿,但埋头于应试教育的我们可曾想过,当自己果真成为一名开口成章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时,自己就成才了吗?不,不是,中国需要的并不是一群群动作单一,思维迟钝,怕苦怕累,柔弱无力的文学傀儡。中国的人口多,文盲多,下岗职工多也是三多,但那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美德在哪儿呢?面对外敌进犯时,奔腾热血的勇敢在哪儿?披星戴月,增删十载的耐心在哪儿?幻想月亮是一只白玉盘的天真在哪儿?
成才,也许真的不如许三多。
回想指缝中流沙一般的时光,我猛然醒觉,童年时代常做的美梦连同怪梦一同消失了。再也没有会走在水面上的我,再也没有庞大可怖的食肉恐龙,再也没有找我一同办案、穿梭于黑夜的柯南,再也没有会跑来跑去的月亮,有的只是枕头下尚未完成的作业,白雪般飞舞的试卷和血一样红的分数。我发现,自己不会为能够跳一下午的橡皮筋而将喜悦显颜,不会再抱着大堆的零食看画工不优的漫画,不会再拿着网兜捧着铁罐去捉蚂蚱网蝴蝶。我刚刚才明白,也才糊涂,这样的我,是自主的,还是被动的?
成才,指的不仅仅是学识的渊博,更是能力上的丰富。不仅是学习能力,更是生活能力。如果生活失去了乐趣,失去了坚持,那又有什么创造,又何来时代的进步。保留自己的那份勇敢与天真吧,那将是我们毕生的宝藏!
《士兵突击》观后感篇八
刚刚看完了十分感人的《士兵突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英勇的战士都十分令人钦佩。
刚开始,看见许多士兵,想必他们都有三十来岁了吧,当士兵接受采访时,看见了他们的介绍,我不禁吓了一跳。一群几乎都是九零后的青年在训练!有的还未满十八岁,我不禁暗地佩服了一下。想到我哥都20岁了,现在还在无忧无虑的上着大学,不愁吃不愁穿,吃不到什么苦头。真为哥哥感到惭愧,这么大了,还是一事无成。
最令我感动的是那一幕……我记得犹为清楚,看到那儿,我心里十分感动……
三位兄弟一起从一个十字路口前往一座山峰,是在晚上凌晨,并且有一位战友患有夜盲症,他走得十分慢。为了不连累其他两位战友,他想退出,但他并不是不想继续努力到达终点,而是如果他们到达不了终点不仅他会被淘汰,其他两位坚持陪他的战友也必将会被淘汰。
我多么希望他们能一起肩并肩走向胜利的终点啊。当患有夜盲症的战友终于答应他们一定在终点等他们时,到了终点,他满怀激动站在终点等他们,他们呢?却已经坐在了回家的汽车上……这样的结局多么令人惋惜啊。记者采访他们时,他们都情不自禁的哭了,那一幕,多么令人感动……班里很静,大家应该都有很大的感触吧!
留下来的那位战友十分疲惫走完十几里路程时,已经是又累又饿的了,但是一想到离开的两位战友,对于这些物质上的需求就全然不顾。看着他凄凉的身影渐行渐远,我觉得他们太令我们敬佩了!
九零后的大学生魔鬼训练,饱含了他们坚持不放弃的精神与兄弟之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责任心。我们呢?实在应向他们看齐。学习他们的精神。我懂得了一句话:坚持就是胜利!
《士兵突击》观后感篇九
光荣,始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正如长篇小说《士兵突击》封面上赫然入目的一句话:“步兵就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兵!”近日受“士兵突击”电视剧热播的影响,我专门阅读了这部作品,休闲过后,受到了启发,得到鼓舞。
许三多做为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本不具备天赋,更无任何的光环与优越,但凭借自己的孜孜不倦、勤奋刻苦、坚韧不拔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许三多是让人感动的,他所表现出来的坚持让我印象深刻,剧中他咬着牙做333个腹部绕杠,是坚持;独守营房半年,让仅有一个兵的连队成为全团卫生标兵,是坚持;自己修成了一条几代老兵都没能修成的路,是坚持;他不会顾及任何“潜规则”,不会因为别人的脸色不好而放弃自己的看法,不会因身边环境的好坏而“随大流”,更是种坚持,这是人生的诠释。扪心自问,愧于心、羞于表,自身优缺点各自为半,在工作中无优绩,生活上苟安逸,缺少追求,理想虽有,却不存坚持。看到许三多,认识许三多,了解许三多后,让我何以人前怨世不恭,不给自己舞台;何以在背后,苦叹自己怀才不遇。机会我并不缺少,缺少的是不放弃不抛弃的坚持。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士兵突击》给人心灵上的震撼远比其作品给人的愉悦更为强烈。我们周围有着许三多一样的人物,他们被人嘲笑,被人不屑,却从不与人争辩,默默的做着自己。有人说过:“你只会是自己舞台的主角”我认为非常的有道理。许三多或许不会成为榜样,或许会被人遗忘,但是他的精神和态度,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很多人,我就是其中一个。
一本好书,你可以忘记内容,忘记主人公,却不能忘记它带给你的启迪,带给你的感悟。我感受到了,也开始懂得如何去珍惜,从现在开始……
《士兵突击》观后感篇十
《士兵突击》这个电视剧,我的反映确实迟到。其实八一建军节后,它第一轮播出,看它实在因国庆节闲的。先偶然在电视中听到它的音乐,忽然因它所传递的伤感而感动。音乐总是最有情感标识,最有煽惑力。于是看转播,正好是老A选拔那场戏,由此才将那套DVD拿出来。谁知,尤其是史今出现后,还真吸引了我。坦率说,被吸引原因,一是因王宝强的质朴表演。没上过电影学院或戏剧学院,那种灿烂的笑或难看的哭都没被设计过,不像经过训练的肌肉那样僵硬。我们学院培养的许多演员都靠表情夸张,而非自然情感流露中的细微变化。因为他们自己本缺少丰腴的感情。二则是因被音乐所渲染与加强的情感。这情感由草原马班长的离开、史今的离开到伍六一的离开,动人感情都在他们的淘汰离去中。谁是兵王?在许三多、成才,或者袁朗、七连长后面,其实更深入的确是这三个感人的淘汰者。
《士兵突击》的好处在它说了一个感人的关于尊严的故事。不同人对尊严的理解自然不同。史今将许三多带回部队,原始就为拯救一个人的尊严。尊严自然是兰小龙要想表达的,能自由飞翔在一切环境之上,一个人自由的翅膀。尊严与是否成功无关,只是一种自身能坚实地不以任何物左右生存的基础。而《士兵突击》在表达这尊严的价值时,表现得又是那样残酷——尊严常要以牺牲为代价,舍不得牺牲就无以尊严。以我看,许三多与成才的对比,正因有了这三个形象衬托,凸现了关于尊严的意味,才有了感人的深度。
作为电视剧,许多情节无疑建立在戏剧化之上,难作推敲。但这部戏难能可贵处在,编导在以一种我们能感觉得到的干净中,向往那种崇高中作为一个普通人尊严的价值。马班长、史今、伍六一们在人海中,可以碌碌无为,但如大家都以尊严为立身之本,就不会再有卑贱。我们的生活中总需要崇高,哪怕它在现今奢侈而又虚伪。向往与能见到崇高,沐浴在崇高光辉中的编导,总比心灵污浊着只看到阴谋的尔虞我诈的编导令人崇敬。
《士兵突击》观后感篇十一
在寒假里我相信大家都有看过电视吧!相信也都有自己喜欢的角色,而最让我感动的是《士兵突击》里面的许三多。
许三多个子不高,但有着一双真诚地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的眼睛,而他那纯真的笑容更是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他有句口头禅:“俺要做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其实他所谓的有意义的事,也许就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但是他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他对战友真诚、友善、善良,但有许多的人都不理解。有的甚至叫他“傻子”。可他没有在意别人说什么,只是默默的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诠释着对生活的独特见解,最后他的战友意义被他的真诚所折服。
许三多刚进部队时,向右转都不会,他就凭借着他爹的一句话“要好好活着”进入了最好的部队。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可谁知道他付出了多少努力,经历过多少困难,可他从未放弃过。
他也曾为做好内务往自己身上洒水,为了部队的荣誉,腹部绕杠三百三十三个,为了完成任务,拿自己的生命冒险,这个过程他又牺牲了多少。
从许三多身上,我看到了真诚、无私奉献、努力认真、集体荣誉感,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些特点,他才能得到那么多人的认可,取得了成功。
所以只要用自己的真诚的心对待所有的人与事,就一定可以还会别人对你的友好,只要你努力地朝着自己内心的目标奋斗,一定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士兵突击》观后感篇十二
这是一部纯男人的电视剧,因为没有儿女情长、含情脉脉的“大众化”剧情,最初看来很难步入当今所推崇的“主流”影视剧的行列。但是恰巧这种“非主流”却在07藏龙卧虎的影视圈中大放光彩,方显“士兵突击”独特魅力。
导演在荧幕中创造了一个木讷、笨拙、执着的许三多,在父亲眼中的“龟儿子”、在成才眼中的“三呆子”、在史班长眼中的“好兵”、在高连长眼中的“孬兵”,正是这样一个身无长处的人,却从一个普通的农民儿子逐步成长到一个优秀的特战队员。剧情曲折,但引人入胜。许三多刚入军营不久,因为自己的评比成绩差而彷徨过,是在史班长的呵护与教导下,才让许三多重拾信心,不断成长。在演习中,因为许三多的“穷追不舍”,让袁朗发现了这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为之后入选特站队埋下伏笔。是高连长怒踢铁锅,让许三多从围剿毒贩的阴影中走出,并重新找回军人的信念。在他们的帮助下才有许三多的不断成长。
军营中的许三多,绝对是个“另类份子”。在面对“跳巢”的成才,许三多不顾其他战友鄙夷的目光,依旧送行,因为只有许三多理解成才的所想和所思。在老A的选拔考试中,许三多毅然决然的选择公平比赛,即便当时的他饥肠辘辘,但还是放弃了拓手可及的食物,在他的带动下成才也选择了“公平竞争”。在“钢七连”333个腹部绕杠,创造了奇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存在,证明自己不是“最差的兵”,让一直忽视自己的高连长为之动容。许三多的木讷,决定他不会去猜疑别人,而是看到每个人身上的潜藏的发光点;许三多的笨拙,决定他不会投机取巧,而是始终努力;许三多的执着,决定他不会轻易放弃,而是顽强拼搏;拥有这么多的特点,所以他的成长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他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坚守着“钢七连”的信念——“不抛弃,不放弃”。
围绕着许三多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出一批批个性鲜明、形象写实的人物,通过这些人物的思想转变,更加凸显许三多“催化剂”的人格魅力,他能把每个人内在的本质,淋漓尽致的挖掘出来,在许三多的带动下,能让每个人都看到自己内心深入的那个纯真的自我,并带动其他人为了那份纯真,从新审视“不抛弃,不放弃”的内涵。
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这样一部纯粹的军旅片,让视觉疲劳的人们眼前一亮,带来的不仅是惊喜,不仅是吸引,更多的是思考。在追逐名利的今天,那份纯真的自我早已经被世俗所掩埋,正是通过《士兵突击》中,角色表演出的喜悦、无奈、泪奔等情景,让观众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并停下奔波的脚步,重新拾起那久违的纯真,肆意地随着剧情去哭、肆意地随着剧情去笑,通过这样简单的方式去释放内心许久的压抑,来找回纯真的自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此片为镜,可以正心灵。也许这就是“士兵突击”独特魅力所在。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