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说:“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
用钱理群先生的话说:“经典”是时代、民族文化的结晶。人类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每个国家都有几部或多部经典,这些经典渗透到一个民族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当这个民族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常常可以到这些经典吸取精神的养料,然后面对自己所要面对的问题。
-
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提倡经典阅读,还有某种迫切性。
一是青少年教育方面:一方面是在当下应试教育的压力下,除了课本和应考复习资料以外,没有时间、精力,也无兴趣读其他任何“与考试无关”的书,老师、家长也不允许读;另一方面,如果有一点业余时间也耗蔽液在影视、网络阅读等快餐式阅读上面。但是如果以影视、网络阅读代替经典文本阅读,就会有很大的问题。因为这种“快餐式阅读”中包括很多糟粕,一部分人,尤其是没有经验的青少年特别容易被这种”快餐式阅读“中的糟粕所误导,导致形成错误的人生价值观。而“经典阅读”可以起到正确的导向:用人类、民族文明中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下一代,使他们成为一个健康、健全发展的人。
二是读经典可以帮助建立信仰,解决当下信仰缺失的问题。现在,很多青少年都为自己信仰的缺失,陪烂生活失去目标,人生动力不足而感到困惑。信仰、价值理想,都不是凭空建立起来,而是要有丰厚的文化基础。这就要趁年轻,在校学习时间充分,精神集中,大量读书,特别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以吸取最广泛的精神资源,吸收得愈多愈广,精神底气愈足,就愈能在独立的选择、消化、融会、创造中建立起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三是在当下,功利主义横行,读经典尤其显得重要和有意义。在当代中国,为什么翻阅文学经典的人越来越少?原因简单又粗暴:阅读文学经典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回报。这是个大部分人以功利主义为人生准则的国度,阅读文学经典既不能帮他们取得更高学位,也不能帮他们得到更高职位或更多金钱,所以说,懒得读经典,毋宁说是实用主义哲学的胜利。其次,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媒体铺天盖地,广告无孔不入,人们关芦并漏注更多的是哪个明星结婚了又离婚了,哪个明星偷情被抓了现行,虽然我们像是活在视觉污染的垃圾场里,但我们又乐在其中且不能自拔。
“文革”后,我们一直没有培养起公民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文学审美趣味。在我们的大部分影视文化里,更多展现的是一个热气腾腾、金碧辉煌的物欲世界,是这个时代最表层最浮光掠影也最丑陋的缩影。由于缺乏经典文化的支撑和指引,这些影视剧显得如此肤浅可笑,我相信那些编剧大概连《红楼梦》都不曾读完过。这才是最可悲的!
而读经典则或许能改变我们对人性、道德和人的本质的漠视这种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