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高三父母该怎么鼓励她,

2020-09-29 教育 92阅读
高三家长究竟该怎样帮孩子学习?
高三阶段,家长们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然而很多家长却对孩子的学习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有不少家长表示,孩子到了高三,学习方面家长已经辅导不了了,能做的最多就是做好孩子的后勤部长,帮助孩子填报好高考志愿,除此之外别无其他。那么面对孩子的学习高三的家长们是否真的就束手无策了呢?又究竟是哪些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孩子学习成绩的高低?事实上,即便家长们在学习内容方面帮不上太多,然而在学习方法上却大有可为。对于孩子的学习中的诸多细节,还需要家长们给予足够的关注。本期话题,我们将从良好的学习态度、缜密的复习计划、准确使用复习资料以及合理运用记忆规律等四个方面和家长们一同探讨如何帮助孩子学习。
一、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
有人说,高三就是选择与放弃的一年。这不仅意味着是否要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填报志愿时报考哪几所学校。最关乎孩子们现阶段利益的就是,自己曾经的那些兴趣爱好都要围绕高考的指挥棒不得不作出取舍,这是很多孩子都极不情愿的事情。但为了高考的成功,那些喜欢篮球、喜欢听歌、喜欢上网、离不开手机短信的孩子们也就不得不“忍痛割爱”了。
那么当家长们遇到“欲罢不能”的孩子时,要怎样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呢?
首先,要告诉孩子想成功必须学习。每个孩子都有不服输的心理,每个孩子也都想追求高考的成功。高考本就不该是家长教师威逼利诱,孩子才像要喝辣椒水、坐老虎凳一样强迫似的学习。而应让孩子将高考当作生活中一场真正的战役,挺过去就是美好的生活,挺不过去就要面对残酷的现实。
其次,让孩子知道付出多少,回报多少。很多孩子在高三初始阶段,都会告诉自己“不用急,还有一年时间呢”,于是得过且过地不断安慰自己中度过了高三的大半,等到猛然醒悟的时候,时间所剩无几已经让自己失去了奋力一搏的勇气。付出什么,就会收获什么。这样简单一句话,却被很多高三生读不明白。所谓付出,不仅仅是耗费在学习上的时间,更是既定时间的学习效率最大化的问题。
第三,让孩子不要为了考试而学习。即便我们眼前最重要的动因是高考。学习却是一辈子的事情。高三阶段,接触到的很多知识点以及学习方法也都能够让人受益终身。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那些为了应对考试而不得不记忆和学习的东西,考过之后马上就会忘记,学习效果也不好。而一些真正发自心底想要学习的知识,就会记忆牢固,还能举一反三。
解决以上的问题的同时,家长们还需认清虽然孩子身在高三,却也不要让他们做“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这不仅因为长期沉浸书本不利于成长,还在于孩子们的社会经验非常重要。如今的高考试题涉及到社会生活层面越来越多,如果孩子对社会认知面狭窄,对社会民生的最新动态信息匮乏,这些都将对高考结果产生不利影响。当然这样的了解也只限于新闻类的,同时要注意时间上的限制。
家长课堂:最令高三学生难忍的三大诱惑
① 上网、看电视。网络和电视能够让孩子们最快地了解这个世界上发生了哪些新奇的事情。可是,这两种方法也是最具危险性的,因为很多孩子容易上瘾。因此家长就要对孩子关注的内容以及耗费的时间起到积极的监督作用。
② 个人偏好。音乐是没有国界和年龄限制的。很多孩子酷爱音乐,连做作业的时候都离不开音乐。实际上,这样特别容易分神。家长可以建议孩子先认真做完作业,然后再适当地听听音乐舒缓心情。同时对于酷爱运动的孩子,家长也要适当监督,不要让孩子进行剧烈的运动,以免精疲力竭,累的连饭都不想吃,就更没有精力复习了。
③ 高三时的情愫。这个问题确实很棘手,解决不好就会闹得“人仰马翻”。如果发现孩子出现此类情况,家长要让孩子看得现实些,毕竟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如果因为“早恋”的影响导致了高考的失败,自己的未来都无从谈起,两个人的未来则变得更加渺茫。
二、帮助孩子制定缜密的复习计划
复习计划和学习总结是每个高三的孩子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然而对于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复习计划,很多同学却知之甚少。因此家长们要及时地跟孩子沟通交流,观察孩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引导孩子合理地安排学习。对于复习计划需要注意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分阶段进行安排。针对高三的一轮复习、二轮复习、最后冲刺和最后调整四个阶段进行高三复习的全盘规划,并在一模之后,对制定的复习计划和学习进度做进一步的调整。将如何补足弱科融入到计划当中,并杜绝以强补弱的思想。
其次,安排好每日复习进度。考生每天的复习时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校与老师同学一起复习,一部分就是在家自由复习。在考生自己的时间安排上,有一些是属于最佳复习时间。这段时间学习效率高,却并不仅局限于学习一科,复习科目可以与在学校复习搭配起来,以保证这一天每个科目都能涉及到。同时,也并不是一味地延长最佳学习时间就好。学习效果是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结合的产物,只看学习时间,不管学习效率,学习效果肯定不理想。
第三,纠正孩子复习中的两个误区。误区一:零碎时间没有意义。相对于零碎时间,很多考生更愿意把精力都放在那些整块的时间上。其实,如果我们认真算一笔账:7个课间+3个饭前饭后+上学、放学路上+……或许这就等于一个晚自习的时间。而很多同学也正是合理利用了这些零碎的时间去记忆一些公式、定理、单词,才使整块时间更能充分合理地利用。误区二:复习计划越具体越好。学习中的偶然因素很多,因此,在制定复习计划的时候不能过于具体,要留出充足的时间来防止意外的发生,这样做起来才会游刃有余。
家长课堂:高三的3个“黄金时间”
在高三一年的生活当中,有3个“黄金时间”需要大家关注,这3个“黄金时间”能够非常有效地提高考生的成绩,所以一定要好好把握。
第一个“黄金时间”是在高三上学期的9月至11月。这个时期因为刚刚进入高三生活,所以老师一般不会给学生留太多作业。这样,同学们就有比较充裕的个人时间进行协调和安排,如果能够抓住这个时间对弱科进行补习,那将会极大地带动总成绩的提高。
第二个“黄金时间”是在高三的寒假,甚至有状元认为这个时间段是关系到高考成败最重要的时段之一。因为这又是一块完整且独立的复习时间,对单科突进相当有帮助。
第三个“黄金时间”是5月至6月,这个时候知识已经基本掌握,适当的心理压力能有效地增强记忆力,使同学们能够更深刻地记住较难的公式与定义。
面对高考 你莫慌神(家长篇)
作者茶博士
  望子成龙之心,似乎人皆有之。因此也就无可厚非了。希望自己的子女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进入理想的高等学府,也完全在情理之中。因此,一年一度的高考,便牵动着千百万家长的心。许多情况下,家长比考生还显得更加着急,更加心神不安。不单说别人,作为过来人,我自己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和感受。
但是,家长不能够代替孩子去参加高考,着急、慌神不但于事无补,往往弄巧反拙。
面对高考,考生着急、慌神,在所难免,但作为家长,千万不可先乱了方寸!
下面,谈点个人的粗浅之见,与广大家长共勉。
一、莫把高考看作“人生最后一搏”
还是先从我自己说起吧。我两个孩子,都没有考上大学。检查其原因,第一,不是孩子不聪明;第二,到他们上高中时,我的家庭环境也不算太差。况且我自己还是高中老师。要指导、辅导,应该说都没有太大的问题,即使有的学科我还需要求人,但作为同行、同事,请他们帮这点忙是没得说的!第三、要说我对子女没有尽到责任吗,我还不敢苟同。但我仍然免不了遭受个别朋友或同事的讪笑,他们说:“你教书还算得一把好手,而在教育子女方面你却是一个失败者。”面对此言,我无从以对,也曾因此而内疚了好长一段时间。十年后,二十年后,我再不内疚了。为什么?因为他们虽然没有挤过独木桥,但同样获得了高教文凭,在工作上也干得不赖。对父母有孝心,对同事、朋友有很强的亲和力,上司对他俩的评价,同事、朋友们对他俩的口碑还是满可以的。尤其是我的女儿,还时不时在报纸上发表点文章,额外挣点稿费倒是其次,她欣慰的是常因此而得到朋友、同事、上司的赞许。这怎么能够说我是教育子女的失败者呢?当然,事过境迁,这已经用不着去申辩了。东拉西扯说这些干什么?只为一点:让广大家长开心,千万不要把孩子参加高考看作是他们人生中的最后一搏!
人生路漫漫,同时又处处是考场!高考之后的人生之路还长着呢!作为自己的子女,能够考上他所理想的大学当然是好事,但没有考上,也未必一定就不好。我有个同学,当年以很优秀的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他本来是学中文的,但他却热中于“研究马列”,在校学习期间,他大部分时间都是泡在图书馆肯马列的原著,他学了两门外语:俄语和法语,这给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他不但记性特好,而且也特别聪明。研究马列,应该说方向也没错,但你万万想不到,到毕业分配时,他成了一个“问题学生”,留校“改造”了将近一年,最后分配到我工作的地方另外一所学校当老师,那个时候的老师被划到“臭老九”之列,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他当了不到半年的“臭老九”,就成了彻底的“现刑反革命”,不满25岁,他就到了另一个世界。为此,我们感到非常吃惊:这是怎么搞的?后来我才听他们学校的老师讲:他“研究马列”方向完全搞错了,他是用自己的知见来评价当时的时政,认为当时是完全违背了“马列”的基本精神,是乱搞,他要坚决反对政府等等。这也许是高等学府出来的一个特例,但也说明,过了高考这一关,并非前程似锦。人生处处是考场,要把握人生,远非仅仅高考这一关!
因此,作为考生家长,还是应该以一种“平常心”来面对孩子的高考,不要过于执着!
二、要关心,更要会关心
实际情况中,对孩子的高考莫不关心的家长实属少见,但会关心的却实在不多。先说说反面的情况:
1、唠叨型“关心”
此类多见于文化层次较低的家长。他们认为不反复叮嘱,不会引起孩子的重视,其结果是越叮嘱,孩子越反感。
2、施压型“关心”
这多见于“顽皮”、“差生”的家长。他们总认为压力越大,孩子的学习动力就越强。这种想法不仅太过于简单,而且十分愚蠢。在我们的孩提时代,这种方法确实产生过一些效果,但到了今天,则是“压力越大反抗越强烈”,在现实中因此而闹出人命的也不是没有,此类“关心必须严格禁绝!
3、许愿型”关心“
在富裕家庭中不少。这种”关心“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或许有些许效果,但也是微乎其微,实际上,你不许愿,他也有可能成功,你许了愿,他可能反倒认为你无别的能耐,不会当父母!
4、厚重型”关心“
不少家长在孩子进入高三以后,几乎把整个身心完全放在孩子的高考上面,不惜钱财,不怕耽误本质工作,到处买资料、训练题。成天言不离“学习”,高考。频繁地进行“校访”,最热中于打听孩子在学校的考试排名,甚至暗中窥视孩子上课,有时连课余生活也不放过。好打听,在同学中,班主任或科任老师面前。在家里则更不用说了:早晨,孩子还没有起床,营养品,保健品,早早备好,端到床前;水果要自己削好,划成小片,尤其是当母亲的,还亲自递到孩子的嘴边,孩子吃少了还不行。所有家务,一律不让孩子染手,有的甚至连洗脸水也不让孩子自己打,自己倒。真是关怀备至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种做法,看似高度“关心”,实则是另一种类型的压力。当孩子考得好时,他还觉得没什么,当他一旦考试失误,心理那种难受,当父母的是难以想象的。
5、“鼓励型关心”
自以为是的家长好用此法。其实,鼓励本身并没有错,但你的“鼓励”是否恰倒好处?这就很值得研究。我们成都一座寺院里有副古老的对联,其中一句是:“不审事,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意思是说要治理一个邦国,太宽,太严都有问题。对于鼓励的运用,也是如此。廉价的鼓励,往往被视为一种讽刺;期望值太高的鼓励,又会给人一种莫名的压力。比如孩子上次考试只有56分,而这次考试得了57分,你怎么鼓励?你若夸他已经有了进步,他不认为你在讽刺他才怪呢!再比如,他以往经常在90和95分之间徘徊,突然考了100分,你又该怎么鼓励?我见过一位家长,特地为此而给孩子庆功,当时孩子也很高兴,下一次这孩子严重考场失误,只考了60多分,结果是孩子不敢回家,几乎离家出走,若不是老师发现得早,很可能要出大事。高三我教了20多年,见过好多希奇古怪的事!提醒家长,鼓励一定要适当,但这个分寸对高三学生来讲,确实很难把握,教你一个最最聪明的办法:装一个“若无其事”!你要学会这一招:急在心里;喜,也同样放在心里,不形于色。这招绝对管用!
三、高三家长该做些什么?
1、必须首先调理好自己的心态,用平常心看待孩子,看待高考。此乃重中之重!上面已经提及,此不赘述。
2、当好后勤。
基本衣食住行必须给以保障。这个不难做到。但还有几点补充:
第一、复习备考资料,以他本校的要求为原则。此外,可以适当给孩子推荐少量的其他资料。推荐什么,你千万别自做主张!你应该拿着样本,先到学校征求学科老师的意见,认可以后再做决定。切忌资料、考题太多太滥!
第二、你要关心考试动向,有关高考信息。并且要认真过滤,将真实有效的信息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向孩子传递。虚假信息、无效信息要严格屏蔽。有条件的家长才这么做,没有条件不必勉强。
第三、时时关注孩子的的情绪和健康。这才是需要特别在意的问题。但关注中要不露声色,千万别引起孩子的注意。情绪变异先要了解其原因,再采取相应措施。最好多征求老师的意见,别听其他人瞎说。健康异常要找大夫,别乱用药,乱吃补品!
第四、必须的文具用品要绝对保障。
这些东西,若孩子不小心弄掉,弄坏,千万别发火。考试用的特殊铅笔,平时用的橡皮檫、圆规、三角板等等文具用品不妨多预备一两套,保证随时能够及时补充。
3、当好参谋(尽力而为)
你要及早关注考试大纲和高校招生动向。比如,孩子若有报考军校、体育艺术类院校的意向,家长应该早早留心有关信息,免得错过报考机会,或者使孩子准备不充分。如果孩子有报考重点名校的意向,你应该早早了解该类学校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在你本省市的历年招生计划数,有没有特殊要求等等。当地的“高考招生报”你最好采用地毯似阅读,相关信息更要反复推敲、琢磨。这些事同样要求不露声色。如果孩子有留学意向,而家庭经济条件又能够满足,则你更应该早加关注:招生国家的有关政策,出国手续如何申办,有什么附加条件等等。这里只是举点例子,具体事宜你得找有关部门早早咨询。
有个特别重要的事是志愿的选择与填报。在头一年你就应该着手关注和考虑。决不是在高考前后才来打急抓。应该注意的是志愿应该以孩子的意向为主,家长只是参谋。在孩子进入高三以后,你就要选择恰当时机,试探孩子的报考意向。同时请不要太迷信网络和报刊上的热门冷门的宣传,只能够将其作为参考,然后拿出自己的判断。
4、努力当好孩子的知心“朋友”(必须)
运用“迂回战术”,“旁敲侧击”的手法,与孩子沟通,逐步达成共识。与孩子谈话、聊天,要尽量“投其所好”,避开“学习”、“成绩”、“高考”、“分数”等敏感性字眼。多谈开心的事和与高考不沾边的事,如果孩子已经涉及到敏感性字眼,你一般应该表现“轻描淡写”的神色。迫不得已,也只能是“点到为止”,切莫深说。要多有点幽默,尽力减少严肃,切忌居高临下的口吻。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