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旁观者的态度,从最初的些许同情,到内供鼻子变短之后的放肆嘲笑。对此,芥川龙之介用理智的话语归纳为“旁观者的利己主义”。
该作描写一个老和尚因鼻子过长而苦恼不已,想方设法要对身体器官进行矫形。经过一番颇富戏剧性的折腾,老和尚的鼻子终于如愿以偿地缩短了。然而,老和尚还没来得及享受“手术”成功带来的喜悦,就开始心生悔意。
导致这心理骤变的原因说来十分简单——鼻子修复后,老和尚遭到了众人更为猛烈的嘲笑。惶惶不安中,一天,奇迹终于发生了。老和尚的鼻子又恢复了原来那副形状。
借此作品来表达有一些人总觉得这样不好那样不好等真的改变了他又怀念。
扩展资料:
作品的影响
《鼻子》是芥川初期创作的小说,首次刊载于1916年2月《新思潮》复刊号。这篇仅仅17页的小说使得当时年仅23岁的芥川龙之介在文坛崭露头角,备受关注。
甚至得到文学大家夏目漱石的赞赏和推崇:“他将是独一无二的作家”、“那样的作品再写上二三十篇当会成为文坛上无与伦比的作家”。山本有三夸奖芥川这部精短之作“精彩得足可选进国家选定的教科书中去”。
《鼻子》让芥川龙之介获得了文学生涯上的成功,奠定了在日本近代文学上的地位。
《鼻子》是根据《今昔物语》中《池尾禅珍内供鼻语第二十》,加之受《宇治拾遗物语》第二卷《长鼻僧人》及果戈里的《鼻子》的影响创作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