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
理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30年的交通大学科学学院,1946年更名为理学院,1994年西安交通大学恢复学院建制重新成立理学院。学院由数学、物理、化学三个学科组成,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应用化学等6个本科专业;计算数学、应用数学、基础数学、概率与统计、运筹学与控制论、原子与分子物理、理论物理、光学、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等10个硕士博士点,以及应用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3个硕士点;数学学科和物理学科具有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数学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数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是陕西省名牌本科专业。另外,学院设有基础数学、信息与系统科学、科学计算、应用数学、现代物理、应用物理、凝聚态物理、化学物理、分析科学等9个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功能材料质介观物理省重点实验室,数学、物理、化学三大教学实验中心,以及全国重要的高层次理科人才培育基地:国家工科数学教学基地、国家工科物理教学基地、国家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本着基础课教学一流、基础科学研究一流的发展目标,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各方面一直走在全国高校前列。教学方面,学院已形成以国家级教学名师为核心的强大师资队伍,近五年共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和优秀教材奖16项,出版国家级“十五”教材以及新世纪研究生、本科生系列教材48部,确保了基础
西安交通大学
课教学在全国高校中的领先地位。目前,学院是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4个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委员单位,是多项国家级教改项目的牵头单位,是国家工科数学教学基地、国家工科物理教学基地的建设单位。科研方面,学院依托西安交通大学基础科学研究中心、陈省身先生倡导成立的应用数学研究中心、功能材料质介观物理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西安交通大学强大的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在力争理科基础研究水平一流的同时,大力开展高新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近五年来,持续获得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
73”、“863”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的资助;发表学术论文170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700余篇;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0余项。现有教职工246人,其中教授51人(含博士生导师30人),博士后流动人员9人,中青年教师大都具有境外学习或工作的经历。现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2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学院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意大利、德国等国家的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每年都有国际知名学者来访和进行实质性科研合作,有许多教授应邀担任国际期刊的编委、国际学术会议的主席和组委会主要成员。近五年来成功举办10多次国际学术会议。近年来理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主要去向为政府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防重点科研单位、电信与信息类研发公司、以及金融、证券、保险等公司。近五年来,除考取研究生外(平均考取率为55%),均就业率达99.5%。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的前身为机械工程系及机械学系,机械工程系,创建于1913年,1956年随校迁至西安;机械学系成立于1985年,两系在1994年6月合并成立了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是交通大学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她聚集了众多机械工程领域中的知名专家及教授,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声誉。机械工程学院培养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前茅,现已成为国家培养机械工程学科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多年来,为祖国的机械工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是我院最有成就的校友之一。机械学院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机械工程领域高级科学技术人才;面向机械工程领域开展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我国机械工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机械学院现有教职工21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教授54人(包括博士生导师32人),副教授63人,高级工程师17人,在校本科生近1200人,全日制博、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近400人。机械工程学院有机械工程(2007年学科评估第3)、仪器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点和7个硕士点),覆盖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及仪器、设计艺术学等7个专业,并设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有三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分别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重点学科。本科专业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工业设计三个专业招生。
机械工程学院有3个专业系,16个科研研究所和中心,有1个机械设计教学实验中心,有隶属学校的工程训练中心。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机械工程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5年来,在教学和科研中获得国家级奖励11项、省部级二等奖以上成果20项,承担了国家973、863、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等重点、重大项目100余项,企业合作项目约600项,学院已经形成了创新务实的教学与科研体系。
电气工程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其前身创建于1908年,是我国高校电工学科创建最早、电工二级学科设置最齐全的学院和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的电气工程学院之一。学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一贯保持“重视基础,要求严格,注重实践”的传统学风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在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方面处于国内高校同类学科领先地位。先后培养出许多全国乃至世界的杰出人物和著名的专家学者,历届毕业生中有28位成为我国两院院士。 电气工程学院下设4个系:电机电器及其控制工程系、工业自动化系、电力工程系、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系,1个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并有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陕西省智能电器及CAD工程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电气技术创新实验室。学院是中国电源学会理事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所在单位。学院按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四个学科培养研究生和授予博士、硕士学位。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电气工程学科首批按一级学科培养和授予博士学位,并建有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电气工程学院长期以来拥有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的教授,现有教职工190人,其
西安交通大学
中院士1人、教授42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2人、“腾飞人才计划”特聘教授3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博士生导师29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73人,另有双聘院士3人。目前在校本科生1605名,各类研究生1511名。学院在教学方面成绩显著,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国家级优秀教材4部、国家精品课程4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篇。陕西省教学成果奖24项、省部级优秀教材11部。近三年编写出版各类教材24部,目前正在编写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8本。 近三年学院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4项、国家电网公司和国家南方电网公司有关特高压输电项目15项。制定了国家电网公司750kV系统用主设备技术规范Q/GDW103-2003至Q/GDW108-2003等6项标准,为世界第一套高海拔750kV输变电主设备技术规范;制定了国家电网公司1000kV交流特高压输变电设备试验规范,为国际首创。近三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13项。授权发明专利31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70篇,发表SCI收录论文150篇、EI收录论文400篇。近三年在电工学科领域已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共2次,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学院已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瑞典、荷兰、波兰、韩国、新加坡等14个国家近60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科技协作关系,在国际上已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前身为交通大学创建于1921年的机械工程科动力组,1952年全国大规模院系调整时,脱身机械工程系成立动力机械系,1956年随学校主体迁往西安,是当时交通大学整体西迁的系之一。1975年与工程物理系部分专业合并后,调整为动力机械一系和动力机械二系;1983年4月,动力机械一系和动力机械二系分别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及动力机械工程系。1994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院系调整,上述两系正式合并成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04年为了适应国家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建设特色学院,原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的主体并入学院成为今天的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院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汇聚了一大批在国内外能源与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核能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化学工程、化工机械等学科领域享有盛誉的教授、专家和学者。学术气氛浓厚,形成了一支知识与年龄结构合理、奋发上进的稳定的教学科研队伍。
学院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与技术等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包括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核科学与工程、核技术与应用、化学工程等在内的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2003年增设的能源环境工程、后续能源与能源新技术、航空动力与空间环境工程3个博士备案点,其中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核能科学与工程6个二级学科为全国重点学科,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两个二级学科是我国最早批准的首批全国重点学科。此外还设有航空宇航推进理论及工程硕士点。学院设有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核工程与核技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和环境工程5个本科专业,其中“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和“核工程与核技术”两个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
学院下设热能工程系、制冷及低温工程系、流体机械及工程系、动力机械及工程系、化工过程机械系、核科学与技术系、化学工程系、环境工程系等8个系和热与流体中心、教学实验中心。特别是还拥有依托交通大学、挂靠在本学院的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流体机械国家专业实验室等3个国家级研究机构,具有一支强大的科学研究队伍,为开展基础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了优良的硬件设施和人文环境,并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家级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发明与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教学和科研成果奖170余项。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前身是1908年在交通大学创建的电机专科,1957年交通大
西安交通大学
学西迁后重建无线电工程系,70年代以后随着学科的发展分成电子工程系、信息与控制工程系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1994年又重新合并正式成立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历经近百年沧桑,学科有很大发展,现有的学科几乎涵盖整个电子信息领域的所有新兴学科,肩负着为国家培养该领域高层次人才、进行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学院现设有五个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微电子学系、信息与通信工程系、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对应四个完整的一级学科)和一个面向全校服务的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作为系的下属单位,学院还拥有二十多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四个一级学科均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且均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现有教职工34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63人、副教授78人,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32人。另外,其中一位教授被评为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两名教授被选为国际电气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Fellow),有一名国家级教学名师,三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8新世纪优秀人才。在科研教学基地方面,学院现有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两个国家专项实验室,三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以及一个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设备、资料和网络等教学、科研条件均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学院现有在校学生5200余人,其中博士生640余人、硕士生1400余人、本科生3200余人。学院还面向社会招收获得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位。学院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的目标是为国家输送大批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具有成为科研组织管理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为我校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其它院系
西安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的法学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