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年度账单引发了什么效应?

2022-08-13 科技 74阅读

2018年的第二个工作日,支付宝推出的用户个性化年度账单在微信朋友圈引发了刷屏效应,这原本只是一场朋友圈“全民晒”,同时看上去似乎是一个很有创意和传播度的商业营销。但不料朋友圈刷着刷着画风突变,再次上演反转的狗血套路。1月3日下午,北京市岳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岳屾山律师首先在微博发文,质疑支付宝年度账单首页有一个字特别小同时默认用户“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有用这种不起眼的、诱导式的通过用户授权协议方式收集用户信息的嫌疑,引发公众担忧和争议。

这一反转热点迅速发酵,引起监管关注。《财新》报道称,当日下午央行支付司亦要求支付宝对此纠正并致歉。3日深夜,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官方微博对此做出回应,称这个做法“肯定是错了”。

其解释,本来是希望让用户知道,只有在自己同意的情况下,支付宝年度账单才可以展示其信用免押内容,“初衷没错但方式不对,愚蠢至极”。

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起类似被质疑案例,很多朋友圈跟风刷屏的热点和营销事件背后,常常都有诱导扫二维码授权从而搜集用户个人信息的嫌疑,但公众似乎记吃不记打,每每掉进坑里。公众该如何避免类似问题出现?面对信息时代无处不在的网络行为,企业使用个人信息的边界在哪里?随着未来不确定风险加剧,个人信息的保护该如何完善?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享受互联网便利的时候,思考同时带来的对个人生活的入侵与影响。

网络平台需大家共同维护。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