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真正意义上连环画,并没有那么早。
1、起源期(1927年以前)
如果要谈哪一本连环画是中国最早的连环画,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我们目前只知道1927年6月由著名画家陈丹旭绘,由上海世界书局编印的《连环图画三国志》第一次在封面上冠以“连环图画”字样,从此中国连环画从名称到模式全面确立。
2、兴起期(1927年-1951年)
以1951年为兴起的下界而非以目前连界公认的1949为界,其依据有三:
一是从数量看,目前还没有看到1949年、1950年连环画发行的统计数据,从目前留下的作品看这两年比解放前的连环画还要少。二是从艺术高度看,49年、50年出优秀的作品很少。
三是从内容看,1951年后,我国才开始启动对旧连环画的整顿工作。这以1951年5月20日,文化部副部长周扬在政务院第八十一次会议上作的《一九五零年全国文化艺术工作报告与一九五一年计划要点》报告及《人民日报》发表《严正处理旧连环图画问题》文章为标志。
国统区,由于国民政府对连环画行业缺乏指导,放任自流,连环画的绘制出版基本控制在私营出版商手中,而出版商以市场为导向,以牟利为目的。所以连环画内容上出现大量荒诞、神怪、黄色、迷信等作品。大致来说武侠神怪题材,约占一半以上;历史故事、小说和民间故事改编的,约占四分之一;还有一些由电影故事和影片改编的,约有五分之一。
这些连环画继承了大量封建糟粕,一时间小人书上充满了神怪武侠和封建迷信。加上多是“弄堂出版间”的投机印制,造成大多数的绘画低劣,画面粗俗不堪。在这些小人书中还有少数宣传反苏**和宣传国民党反动统治和特务活动的,比如《张华夫殉难记》、《伟大的领袖》、《戴笠将军》、《神出鬼没》等,它们对于读者的毒害要比神怪武侠更大。这使我国民国时期的小人书总体呈现出低俗状态。
这一时期还出现直到解放后还为人们熟知的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还有近些年在拍卖会上露面的《直奉血战画宝》,都是反映社会政治时事的佳作。还有赵宏本创作的《海国英雄》《戚继光》《阿Q正传》《爱迪生》《史可法》《扬州十日》等反帝反封作品,还有杨青华编绘的《诸凤娣》揭露国民党黑暗统治、草菅人命。这些进步的革命的新连环画动摇了内容污浊、诲淫诲盗的旧连环画。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尽管条件很差,也绘制了很多配合作战的连环图画。如反奸除霸内容的《铁佛寺》(莫仆等作);启发阶级觉悟的《芦连玉诉苦》(曹振峰作);歌颂英雄人物的《狼牙山五壮士》(彦涵作)。由于当时条件极其艰苦,这些连环画印刷纸张、印刷质量很差,但很有宣传鼓动性。
3、发展期(1951年-1966年
其依据有二:一是出现大批高水准的连环画作品和名家。二是这一时期出版品种达二万余种,发行数量达六亿多册。
建国初期,人民群众都以巩固新政权,建设新国家的喜悦心情和十足干劲,投入生产建设,各条战线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时的连环画内容紧紧围绕着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及时而全面地反映着建国以后各个阶段的历史风貌。
以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爱国增产运动、三反五反、抗美援朝、中苏友好、合作化高潮、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灾害、人民代表的选举、宪法和婚姻法的公布等国家重大事件,以及政治战线和生产战线上涌现出来的众多新人新事等为题材,注重写实,寓教于乐,热情讴歌党的领导和各条战线的英雄、模范,给人以健康向上的力量,深受人民大众的欢迎和喜爱,成为我国最普遍、最寻常的娱乐读物和精神食粮,也是我们党最普及、最有效的宣传品和教材。
如《血海深仇话日美》、《友谊》、《小***员》、《他们有祖国》、《三字经》、《山乡巨变》、《穷捧子扭转乾坤》、《龙须沟一家人家》、《铁姑娘大战沙荒》、《走来的新娘子》、《李双双》、《朝阳沟》等极具时代特色的连环画,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建国后如火如荼的生活和斗争,歌颂了新时代新人物的优秀品质,塑造了英雄人物的典型形象。同时,这些作品所反映的大多是同时代人身边的故事,阅后倍感亲切。
而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作品,则被读者看重,如丁斌曾、韩和平绘画的《铁道游击队》,顾炳鑫绘画的《渡江侦察记》,徐思绘画的《51号兵站》,罗兴、王亦秋绘画的《林海雪原》等优秀作品,使读者百看不厌而一再印刷发行。特别是这些好连环画作品给人的精神力量和教育作用是怎么形容也不过分的。
至于那些经典名著、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宫廷轶事等古典题材的连环画,更是量大质优,其传统的绘画技法和鲜明的艺术特色,为众多读者所赞叹。其中《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西游记》等四大文学名著连环画和《西厢记》、《白蛇传》、《木兰从军》、《潘必正与陈妙常》、《桃花扇》、《天仙配》等精品佳作,成为当时各层次的读者人见人爱、求之若渴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