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婚 这是顾城的一首诗,我在《顾城的诗顾城的画》里看到的,求赏析

2020-08-07 文化 157阅读
订婚
这个世界是唯一的
人都要回家
都要用布把星星盖好
然后把灯碰亮
影子扑倒在墙上
好像出现了门
接着又拖到床下
去啃那捆过时的消息
经过折叠的礼貌
悬挂在糕点旁边
客人们研究一番水彩
就用勺去划瓷器
妈妈叫女儿了
声音不长不短
水流平稳地抚摸着
没有洗净的碗碟
她在走廊尽头
靠紧钉死的窗子
河流在远处抽动
似乎闪耀着恸哭
分析它可以用暴力美学的角度:
顾城送给谢烨的订婚礼物是一把匕首。
“杀人是一朵荷花/杀了就拿在手上/手是不能换的。”
《新街口》一诗写于1993年,这个时候,从中可以看出一个诗人对暴力美学的迷恋成为了悲剧的主因。在顾城后期的诗中,“杀人”这一意象并非罕
见,《我把刀给你们》一诗把死亡写得更加绚烂:“我把刀子给你们/你们这些杀害我的人/像花藏好它的刺……再刻一些花纹,再刻一些花纹/一直等/凶手/爱
/把鲜艳的死亡带来。”
想起了1989年的美国电影《死亡诗社》。“死亡,是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老师约翰·基汀把这句美国哲学家亨利·梭罗的诗宣讲给他新一届的学生。
海德格尔的观点是,人只要还没有亡故,就以向死存在的方式活着——即“向死而生”。电影也阐述“向死而生”的主题:只有让不属于自己的那部分思想、那部分灵魂死去,才能真正把握住属于心灵的那部分生命。最后,学生们站上课桌朗诵惠特曼的诗《船长,我的船长》。
相比之下,顾城只是一个敢于去品尝死亡滋味的莽汉。他充满暴力的欲望,但把握不了暴力美学——那是政治家、军阀和大商人的游戏,而他只是一个幻觉诗人——一个不明生活本质的少年而已。
1971年,15岁的顾城在海滩上写出了他的代表作《生命幻想曲》:“睡吧!合上双眼/世界就与我无关……”这是宿命。
死后,诗人是一个忏悔者
“海笑了/给我看/会游泳的鸟/会飞的鱼/会唱歌的沙滩/对那永恒的质疑/却不发一言。”
像《规避》(1980年)中出现的“鸟”和“鱼”,在顾城诗中是常见之物。2009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顾城的诗,顾城的画》,顾城画了
很多鱼:《神山古庙说鱼图》(1990.7)、《灯火化鱼图》(1990.7)、《鱼在盘不想家》(1993.1)、《鱼在盘子里想家》(1993.3)
等。
文学批评家罗兰·巴特有一个观点:“图画一有意义,就立即变成一种写作——它们像写作一样,需要词汇。”顾城的图画中,“鱼”和“鸟”构成了最基本、最常见的词汇。“鱼”和“鸟”,在中国传统的符号体系中,既有与性相关的隐喻之意,更具对自由的强烈渴求意味。
而鱼代表逝者如斯的时间——从中可以看出顾城的心意,尽管肉体已死,但他的灵魂依旧在他的诗和画中游荡。
佛魔一念。顾城有着圣徒所有的潜质,他献给了诗。在他的诗与画中,通过鱼,他想回来,回到今天我们的生活中——这意味着他的忏悔。
多读顾城的诗,你会有更多感受。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