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作文(我爱发明)写最真实的

2020-05-06 社会 249阅读
只有小学文化的张国政造飞机的手段,在真正的航天专家看来挺原始,他经常逮些麻雀和斑鸠来研究飞翔的奥秘,还手持双伞从一二十米高的杨树上向下跳练习高处逃生的技巧。
核心提示:河南省项城市残疾农民张国政正进行着一项大胆的举动,3月31日,他造出了第一架飞机,并于4月3日进行了试飞。试飞虽然遭遇挫折,但并没有影响到张国政的信心,第二架飞机又在紧张的组装过程中,定于5月1日进行第二次试飞。事实上,在全国有不少农民发明家和张国政一样自造飞机,值得关注的是,他们不少人为了造飞机,经济生活陷入困顿,更有人从小康滑向倾家荡产。有论者认为,农民有梦想是好事,但要实事求是,找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革新创造方向,将才智发挥到能够“开花结果”的项目上去。
一次没有成功的试飞
在河南省项城市街头,不断有人和张国政打招呼。由于4月3日的那次试飞,几乎让不大的项城市区的每个人都认识了张国政。
张国政制造飞机的工作是从今年春节开始的。正月初二,他就跑到他的木器加工厂筹集制造飞机的材料,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购买来了上等的木材、三合板和螺旋桨,并专门跑到郑州购买了一台5马力的发动机。
有了材料后,他便开始了设计。张国政不到20岁就学会了木工活,对木工设计也非常擅长,3月31日就把第一架飞机造了出来,命名为“国政一号”。这架飞机不算人力成本,仅配件和木料这两项就花费了3万余元。
张国政说,他的飞机是针对为农田喷洒农药而制造的,所以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小,整个机身的重量只有100公斤,设计飞行速度每小时也就60多公里,飞机还能在路面上行走。3月31日造出飞机的当天,他就开着飞机来到了项城市的广场上展览,引来许多人围观,还指着飞机问这问那。
试飞是在4月3日清晨5时进行的,吸引了大批的人赶来观看。等待一切准备就绪后,张国政坐进驾驶室中,发动了机器。但当飞机飞到离地面2米高时,机器却熄了火,飞机开始滑翔,前进200米后栽到了地面上。结果,前轮爆了内胎,机翼也受到了损伤,张国政本人也被摔伤,所幸伤势不重。
第一次试飞失败,张国政认为是因为发动机马力不够造成的。对于现在正在安装制造的第二架飞机“国政二号”来说,主要是改进了动力装置,专门到成都购买了一台40马力的发动机,着陆轮也由原来的非机动三轮车轮换成了摩托车轮。
4月12日,记者在张国政的木器加工厂看到,“国政一号”3米多长,两个机翼的长度有3.5米,飞机高度有1.6米,前面安装有两个螺旋桨,后面的尾翼连着操控杆。张国政介绍,飞机的升空、降落和左右转向都是靠尾翼的摆动实现的。
在“国政一号”不远处还摆放着一架刚刚成型的木质飞机,这就是张国政正在制造的“国政二号”。按照计划,“国政二号”将于今年5月1日试飞。
张国政说,如果试飞成功后,他将会在飞机上安装5个喷雾头,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应用到实际中去。
造飞机念头产生于30年前
张国政出生于1952年。由于家庭出身不好,当兵、当工人、甚至当临时工都和他无缘,在一次事故中手部还落下了残疾。就在他极力想找个事做的过程中,张国政看到很多农民背着喷雾器给庄稼喷洒农药时非常辛苦,就萌生了制造飞机帮农民喷洒农药的念头。
为了考察制造飞机的事情,张国政到安徽凤阳、湖北监利、江苏苏州、扬州等地去考察。按照张国政的说法,当时去这些地方不是去考察如何制造飞机,而是调查人均耕地面积以及人工喷洒农药给庄稼带来的损害程度,看飞机喷洒农药有无必要。张国政说,之所以要造飞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实力。
在奔波的这些年里,张国政30多岁才结婚,而当年和他一起制造飞机的一位朋友,直到现在都没有成家。
经过调查,张国政发现,如果用飞机喷洒农药,不但能把人力解放出来,还能减少对庄稼的损害。张国政曾用摄像机全程跟踪过农民用喷雾器给小麦喷洒农药。他发现,农民喷洒一亩地农药,要留下400个脚印,大约30平方米。这样计算下来,农民每用喷雾器给10亩小麦喷洒农药,会踩倒半亩地的小麦,按每亩地产量平均300公斤计算,10亩地的损失就是150公斤。“放眼全国,每年的损失该有多少啊。”
张国政也曾想过,向有关部门建议用飞机为农民喷洒农药。可转而又想,如果农民用国家制造的飞机喷洒农药,成本太高,负担不起,就又生出制造飞机的念头。
从有制造飞机的念头到制造飞机,中间有30多年的时间。
为造飞机研究小鸟飞行
张国政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只读到小学毕业,关于飞机的理论和专业知识他看不懂。为了制造飞机,他采取了一个“笨方法”,经常逮些麻雀和斑鸠来进行研究,计算出它们翅膀的长度、宽度与体重的比例。张国政说,对小鸟飞翔的研究,从表面上看并不是难事,但是真要研究到能够以此来制造飞机,就非易事了。
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在制造飞机的同时,他还训练起了高处逃生的技巧。张国政说,做什么事都应该安全第一,即使制造不成飞机,也不能把人摔死。
一开始做高处逃生实验,张国政用的是土坷垃和伞。张国政经常爬到树上,用绳子把土坷垃绑到伞的下面,然后向下扔。如果土坷垃摔碎了,他就重新绑上一块不同大小的土坷垃再实验,直到土坷垃完好无损地落地为止。然后,他再拿来不同大小的伞,绑上不同大小的土坷垃反复地做实验。
在掌握了土坷垃重量和伞面积的比例后,张国政就开始自己去实验。实验时,他手拿两把伞,站在一二十米高的杨树上向下跳。
第一次从杨树上跳下时,他的一个脚指头被摔断。等半年后脚伤恢复了,张国政就又开始了第二次实验,直到他从杨树上跳下来不再摔伤后,他才有了制造飞机的信心。
造飞机造出来的家庭之困
“妻子说我是不务正业,拿着钱打水漂。”
张国告诉《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妻子为了阻止他制造飞机,经常和他吵架。在北大上学的儿子对他造飞机的行为也持反对态度,说他不切合实际,是在花冤枉钱。家人之所以阻止,是担心造飞机会把这个家拖入贫困之中。
从1996年开始,在中国制造飞机的农民已发展成了一个群体,在媒体上有报道的就有广东的张斗三、安徽的岳兴林、北京的李好和李军城、宁夏的刘亦兵、甘肃的白仲金和张玉祥、南京的吴征、四川的曹正书、山东的宋明武等。除制造飞机的农民外,近几年,一些农民还造起了潜艇、飞碟等高科技产品。尽管他们所使用的材料都是一些废旧易寻的东西,但是成本依然很高,几乎每一位造飞机的农民都使家庭陷入贫困之中。
山西省大同县的刘库也是一位痴迷于造飞机的农民,由于只想着造飞机,日子一直过得很困难。妻子赵秀梅在接受采访时称:“刘库家里啥也不管。后来,为了造飞机,又开始卖家具,那时我就觉得这日子真没法儿过了。”武汉市蔡甸区的农民李玉明为制造潜艇也落下了一屁股债务。去年国庆节后,李玉明买回了几吨生铁,开始指挥3名农民一起制造潜艇。潜艇至今没有造成,自己却欠下了6万多元的债。有着相同遭遇的还有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农民杜文达,他带着40多个人,集资50万元,制造飞碟,结果倾家荡产。
来自专家的反对声音
“我不鼓励农民造飞机、造潜艇。”一位航空领域的教授说,“每一年,我都会看到这些新闻,还会碰到前来请教的农民。有时候看他们省吃俭用的样子,真的很心酸。从图纸和他们的描述来看,很多研制飞机、潜艇的农民,连基本的力学常识都不具备,完全是凭着自己的感觉,用几乎原始的手段去制造现代的产品。我甚至不忍心告诉他们,他们造的东西飞起来的可能性非常小,技术既无突破,也没有商业价值。他们到最后即使能取得成功,充其量也只能造出最落后的飞机、潜艇毛坯,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而我更担心的,还是他们的安全问题,他们并不完全了解试飞可能具有的风险。”
也有公众认为,这些农民研制出的飞机和潜艇,很难投入实际应用,更不会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仅靠一时的冲动和蛮干,很难获得最终的成功。郑州某律师事务所颜展军律师称,农民造飞机还面临着一个无法上天的问题。我国自2003年5月1日施行的《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规定:从事通用航空飞行活动的单位、个人,必须取得从事通用航空活动的资格,并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使用机场飞行空域、航路、航线,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飞行管制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