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NI实际上就是GDP或GNP,为什么呢?!

2020-09-12 财经 814阅读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这样的经济名词,这些名词在经济学上是什么意义呢?有什么用途呢?真正能说清楚的人并不多,所以造成在理解和应用这些词汇时产生偏差、造成误会。本人为避免这样的问题,查阅了有关经济学书籍,得出了答案如下:
经济学上想用一个参数来描述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量,故选用了“国民收入”这名词来达到这个目的。国民收入这个参数是用来描述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总量,它的增长率是用来描述经济活动总量的变化。国民收入有两种方法来核算方法,即支出法和收入法。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时,由于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折旧无法得到数据,因此就用总固定资产投资代替净固定资产投资,因此就得到了近似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从而使得描述国民收入有了可操性。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年货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成果。是指在一定时间里,不管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流入哪个国家,只要它们仍然为该国的个人或法人所有,那么用这些要素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或劳务价值就称为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以国家的地理区域为核算范围,而国民生产总值则是以人的国籍为核算范围。这是二者的根本不同。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的支出法,是用对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支出总量来估计最终产品的价值。该方法的实质在于,先对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量一分为二,即分成被支出的部分和未被支出的部分;再合二为一:将两个部分相加。因此,得到:
国民收入=个人消费支出+企业净固定投资+原材料增量+在产品增量+产成品增量+政府购买支出+出口-进口
原材料、半成品和库存,统称为存货。
存货增量=原材料增量+半成品增量+产成品库存增量
存货增量属于企业投资的一个方面,它与企业净固定投资合在一起称为企业净投资(In)。
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NDP)=个人消费+企业净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C+ In+G+(X-M)
上述国民收入公式中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即无法精确地计算其中的企业净投资In。因为,净固定投资=总固定投资-折旧,而折旧却不容易求出。折旧表示资本的真实消耗。真实消耗,不仅包括使用损耗,而且包括自然损耗,不仅包括有形损耗(即使用损耗和自然损耗),而且包括无形损耗。估计真实损耗大小的精确度依赖于对两个方面的因素的了解程度:资本的寿命及其损耗的速度。不幸的是,无论对资本的寿命还是对其损耗速度,通常都知之甚少。由于不能精确地计算折旧,故不能准确地计算净投资,从而不能准确地计算国内生产净值。所以,尽管国内生产净值在理论上十分准确,但在实际上却很难计算。
一条明显的出路是:干脆不去考虑折旧问题,即不再考虑如何从总固定投资中求出净固定投资或从总投资中求出净投资的问题。因而就用总固定投资代替固定投资,或者说用总投资代替净投资。这一代替使我们得到以总投资代替净投资的国民收入,我们把它叫做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以GDP表示,即GDP=C+I+G+(X-M);I= In+折旧。
(1)消费支出:指居民个人消费,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小汽车、电视机、洗衣机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医疗、旅游、理发等)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则不包括在内。消费支出在总支出中占的比重最大,一般能占到一半左右,通常用字母C表示。
(2)投资支出: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老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指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增加。住宅建筑属于投资而不属消耗,是因为住宅像别的固定资产一样是长期使用,慢慢地被消耗的。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投资是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资本流量,而资本存量则是经济社会在某一时点上的资本总量。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的,故称重置投资。净投资加重置投资称为总投资。用支出法计算GDP时的投资,指的是总投资(包括折旧)。投资支出一般用字母I表示。
(3)政府购买支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些部分如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不计入GDP。政府购买支出通常用字母G表示。
(4)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则(X-M)就是净出口。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出口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只有净出口才能计入总支出,它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用收入法计算国民收入时公式为:国民收入(NDP)=工薪+间接税+利息+利润。其中的4个参数都是很难精确统计清楚的,统计操作上也是存在困难,即使能够得到,精确度也是存在问题的。因此,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来描述一国的经济总活动量,是成本比较低的可操作的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GDP)于1953年初步形成,1968年和1993年在联合国的主持下进行了两次重大修改,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经济核算体系。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在国民经济统计中引入GDP,20世纪90年代正式使用。虽然在理论上用国民收入来衡量一国的经济活动总量,但由于折旧问题难以计算,因此都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近似描述经济总量,以此通过其绝对值及增长率来描述宏观经济活动规模及其变化。虽然世界的全球化进展到一定的程度,但世界对之也是毁誉参半,国家不论在政治上、军事上和经济上依然存在,因此在核算国民收入时,牵涉到国外的收入的计算问题,操作上存在困难,所以国民收入在核算上也存在问题。故在描述一国的经济总量时,最常用的参数值只有国内生产总值(GDP)了。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