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入门,需要看那些书目?

2020-08-31 文化 53阅读
道家文化是通过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容纳哲学内涵,效法自然寻求人间繁荣的,道家文化是有利于每一个个体的自我觉醒、成长,而不利于既得利益群体维护自身利益的。道家文化以利于每一个个体的利益为出发点,而非以利于群体利益为出发点。道家文化的推广有一个前提,就是每一个个体的“自觉”。
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对道家的评论是:“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与时迁移,应物变化”。是道家思想由老而庄而文而列而黄老而道教。因应能力,变化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演变历程。
道教从创教之初,就以老子的《道德经》为根本经典,将其中“道”和“德”作为基本的信仰。道教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主宰,无所不在,无所不包,万物都是从“道”演化而来的。而“德”则是“道”的体现。三清尊神则是“道”最初的人格化显现,也代表了宇宙创生的三个重要过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三清化生出天地宇宙和自然诸神,这些称为先天尊神(天尊),乃道所演化,先天既与道体合一,而道法无远弗届充斥无边宇宙,故道教徒祝颂语常曰“无量天尊”,人类通过某些方式可以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这些人称为后天神仙,最高修为者也可以达到天尊。
道教以太上老君(即道德天尊)为教主,也就是老子。此外道教的至尊天神在历史上的不同宗派道经中还有其他说法,一是以玉清元始天尊为最高天神,二是以上清灵宝天尊为最高天神,三是以太清道德天尊为最高天神,最后,演变成三位一体的一炁化三清的神学理论。
道教重生恶死,追求长生不老,认为人的生命可以自己做主,而不用听命于天。认为人只要善于修道养生,就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因此也就产生了许多修炼方法:炼丹、服食、吐纳、胎息、按摩、导引、房中、辟谷、存想、服符和诵经。
道教神学可以说是道家思想神秘化后的宗教学说,未必完全切合,其间异同,颇值玩味。然道教既祖称老、庄,尊崇《道德经》(老子)、《南华经》(庄子)等众多道家经典,毕竟吸收继承了道家思想的大量内容。此外,它也受到了《易》以及阴阳家、儒家、佛教以及上古方仙道的影响。
道教十分崇尚“柔弱”。《老君二十七戒》中以“行无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动”为最上三行;《道教五戒十善》中以“忍性容非”为十善之一;《老君崇百药》中以“体弱性柔”为一药。相反地,道教以“刚强”为戒。《化胡经十二戒》中说,“戒之勿刚强,当可自屈折,强者必先摧,刚者去先屈。”《老君说百病》中认为,“以力胜人”,“语欲胜力”都是病。
人生存于天地之间,因此人的活动应效法于天地。这是关于“天、地、人三才”的观念,或者“天人合一”的观念,这是一个早于老子就已经有过的一个传统观念。《易经》就明确地提出了“人道”应效法“天道”与“地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道家继承了《易经》 的这一思想,并把这一思想加以发展,引进了“道”与“道法自然”;即“人”、“地”、“天”都应效法“道”,而“道”还应效法“自然”。这一论断既强调了“人”、“地”、“天”、“道”之间的区别,又在区别中注重了彼此的联系。进而在这种联系中,也阐述了一种“和谐”的理念;特别是在今天,当人类面临着人与自然界的失衡,人与社会、他人的不和,人自己的身与心的不平的极其严重的问题时,更显得这种和谐关系的重要。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