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接受像素—————
人眼接受的像素大约为5.76亿,这个观点最早发表在2007年3月21日的《信息时报》上
,不过这种说法其实来源于德国人阿瑟·康尼锡在1894年(1897?)的《Die Abhangigkeit der Sehscharfe von der Beleuchtungsintensitat》一书中提出的理论。
他采用了一种标准化的实验方式:在正常光亮的条件下,测试人能够分辨的、距离最小的平行线段中,两根线段与瞳孔正中所形成的夹角。测量结果是0.59角分(1°=60角分)。这也就是说,人眼能够识别的最小像素应该是0.3角分。这样一来,根据科学作家、研究者和摄影师罗杰·克拉克博士的推断,人的视野中心(假设是90°×90°的区域)所拥有的像素数就达到了3.24亿;如果认为人的中心视野是120°的话,像素数将会是5.76亿。
按照他的算法计算,正常人的视野大约是180°左右,这就意味着人眼拥有超过12.96亿的像素数。
然而基于180°视野来进行计算是有问题的。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视野中心和视野边缘的分辨率有很大不同。根据迈克尔·F·迪林在一本专著中的描述,人眼分辨率越往外围越低,最外围似乎只有12°。这样来看,人眼的像素数应该远小于10亿。但是我们没有办法获得更精确的数值,因为大脑根本不给我们机会让我们看到真正的世界———在我们反应过来之前,大脑就已经把我们看到的东西抹去细节、拼接画面,要想知道人眼的像素值,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参考资料:http://www.nphoto.net/news/2011-12/13/59b4979966dce080.shtml
—————人眼分辨率—————
观看物体时,能清晰看清视场区域对应的分辨率为2169 X 1213。再算上上下左右比较模糊的区域,最后的分辨率在6000 X 4000。
计算方法: 观看物体时,能清晰看清视场区域对应的双眼[ 视 角 ]大约是35°(横向)X 20°(纵向)。
同时人眼在中等亮度,中等对比度的[ 分 辨 力 (d)]为0.2mm,对应的[ 最 佳 距 离 (L)]为0.688m。其中d与L满足tg(θ/2)=d/2L,θ为[ 分 辨 角 ],一般取值为1.5',是一个很小的角。
将视场近似地模拟为地面为长方形的正锥体,其中锥体的高为h = L = 0.688m,θ1=35°(水平视角),θ2=20°(垂直视角)。以0.0002m为一个点,可以得知底面长方形为2169 X 1213的分辨率。
人的眼睛是光接受器,对多少帧数的光都很敏感,但视觉神经存在暂留现象对于10帧以下的显示画面反映就看起来会拖,20帧以上就会比较连续,因此电影拷贝是24格/秒,以胶片的形式记录电视是25帧,人眼看起来就比较舒服.
人分辨事物的最高频率为24HZ,即反应一次要0.042s。
也就是说电影播放时,每秒钟播放的图片数要超过24张,人眼才看不出图片之间的切换,看到的才是动态的影片效果。
所以,电影播放的速率比人眼反应速率要快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dmd.com/file/evwo3ur3urw3o6ec6wivc6vc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