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顺序是先有草书。
汉字的演变顺序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1、草书形成于汉初,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当时通用的是“草隶”,即潦草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汉未,张芝变革“章草”为“今草”,字的体势一笔而成。唐代张旭、怀素又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 狂草”。
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划连绵。“大草”与“小草”相对称,大草纯用草法,难以辨认,张旭、怀素善此,其字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2、楷书始于东汉末年,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通行至现代。
扩展资料:
汉字演变过程: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但是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就是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至汉代,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
现代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字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