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知识尽在“筑讯中国”网整理解答:
目前,中国木结构建筑比重过低,不符合建设节能环保绿色建筑要求。中国2011年新增建筑面积32.9亿平方米,但真正意义上的木结构建筑估计不过万分之几,与欧美、日本等国家之间有很大差距。
欧美、日本和澳洲住宅以木结构为主。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在2009年新建独户住宅中,壁式框架木结构房屋占总量的92%,混凝土房屋占5.5%,钢铁等建筑占2.5%。
中国大量发展木结构建筑有几个疑问:中国木材够用吗?多用木材会破坏生态?中国土地够用吗?木结构房屋造价太贵?老百姓买得起吗?木结构房屋的寿命和舒适度如何?木结构房屋防火和防腐吗?
一、发展木结构建筑的木材供应问题和环境问题
囿于中国木材短缺,使用木材会破坏环境的思想,使建筑业在材料选择上存在误区,过度依赖水泥和钢材。2012年我国水泥产量为21.8亿吨,占世界产量的56%以上,人均年消耗量是世界人均消费量的5.4倍。
1990年,我国农村新建混凝土房屋面积不到砖木房屋面积的50%。2011年,混凝土房屋面积已是砖木房屋面积的2.7倍。
木材固化二氧化碳,水泥严重污染环境。生产1吨材料,钢铁释放二氧化碳1.6吨,水泥释放二氧化碳0.8吨,22亿吨水泥将产生17.6亿吨二氧化碳,占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5~1/4。国家要调整产品和结构,压缩水泥产量,但不解决替代材料问题,很难将水泥产量压下来。
建筑垃圾吞噬大量良田和土地。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达80亿吨,损毁土地200万亩以上,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约为3亿吨。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住宅设计建造质量欠佳,住建部研究中心主任陈淮指出,今后15~20年,现有住房一半以上要拆掉重建。到2030年新产生的建筑垃圾将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英国建筑平均寿命134年,美国建筑平均寿命74年,中国25~30年。如果使用木结构建筑,建筑垃圾问题将得到很好解决。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石灰石资源并不富裕,截至2007年全国已探明石灰石基础储量750亿吨,其中具备经济开采条件的只有390亿吨。2012年我国水泥产量是21.84亿吨,按1吨水泥消耗0.94吨石灰石计算,750亿吨石灰石,也仅够用32年见表1。中国水泥产量占世界总量的56%以上,如果依靠进口,这样大的需求无人能供应。届时,水泥价格将飞涨,不用木结构建筑,将行不通。
木材释放氧气,固化二氧化碳。生产1吨木材,释放氧气1.62吨,吸收固化二氧化碳1.82吨。
我国发展木结构建筑,木材、竹材资源充裕。
一是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增长。森林面积净增2054.30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由18.21%提高到20.36%,上升了2.15个百分点。森林蓄积净增11.23亿立方米,年均净增2.25亿立方米,继续呈现长大于消的良好态势。
二是天然林面积、蓄积明显增加。天然林面积净增393.0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净增6.76亿立方米。
三是人工林资源快速增长。人工林面积6200万公顷,净增843.11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9.6亿立方米,净增4.47亿立方米见图4。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046.18万公顷,后备森林资源呈增加趋势。
四是森林采伐逐步向人工林转移。天然林采伐量下降,人工林采伐量上升,人工林采伐量占全国森林采伐量的39.44%,上升12.27个百分点,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的战略转移稳步推进。
五是中国有世界最多的竹材资源,占世界40%,目前70%~80%用于农业,有很大发展空间。重组竹和竹基纤维复合材料很有发展前途。
中国现有人工用材林6169万公顷,居世界第一,发展前景很好见图5。其中,杨树667万公顷1亿亩,为世界第一,超过其他国家的总和,占人工用材林的13.7%,以每亩年产1立方米计算,理论上每年可提供木材1亿立方米以上;桉树260万公顷3900万亩,每年可提供木材近4000万立方米。人工用材林中还有80%的杉、松和其他树种,可以提供大量胶合板原料。
木材应用促进了人工林的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前,苏北森林覆盖率不到2%。90年代,由于人造板工业发展,促进了林业发展,现在森林覆盖率超过30%,泗阳甚至已达到48.5%。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许多木材工业发达的地区,林业发展都非常迅速。从国外看,北美、欧洲、新西兰等也都是由于木材需求的刺激,林业不断发展,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都在不断增长。德国《森林宪章》要求多应用木材,10年将木材消费量提高20%。
美国森林资源越用越多,50年间,采伐量增长34.8%,蓄积量增长39%全球森林资源是充裕的,可以持续满足人类需求。世界有充足的针叶木资源,生长量超过消耗量,大量进口针叶木材有资源保障。
同时,非热带林区森林增加。
联合国最新报告指出,原始森林遭破坏的速度降至20年来最低。20世纪90年代,每年损失原始森林830万公顷。2000~2010年间,每年损失降至500万公顷。
世界森林分布极不均匀,针叶树种绝大部分集中在北半球。在北半球居住着全球75%的人口,集中了95%以上的针叶林、90%的温带阔叶林和90%以上的工业用材林。北半球森林管理水平高,一直保持着生长量大于采伐量的态势。
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步加强,利用他国资源发展经济、实现双赢已属常态。中国必须长期大量进口木材,这是经济发展的正常需要,不存在破坏世界森林资源,也不存在所谓“资源风险”。我们应该放心发展木材产业。
2012年中国进口木材6710万立方米。其中,进口针叶木材3757.5万立方米,占进口木材总量的70%。其中,针叶原木2669万立方米,针叶锯材1422万立方米。进口的针叶木材均来自可持续发展的林区,70%以上是森林认证的木材。中国进口的针叶木材大部分用于建筑口料等次要部分,用于木结构建筑主体部分的很少。
木材是可再生资源,科学规划管理,会越用越多,不仅不会破坏生态环境,还会促进生态发展。中国和世界针叶木材都是生长量大于采伐量,发展木结构建筑,木材资源不是问题。水泥污染严重,且资源有限,中国应该减少使用水泥,低层民用建筑少用水泥,给子孙后代留些资源。
二、中国发展木结构建筑的可行性
中国有广阔的木结构建筑需求市场。在不同地区,可发展不同形式的木结构建筑。
大城市可发展混合木结构、木骨架非承重外墙、老房子的平改坡、公共建筑木结构。郊区可发展高档别墅、休闲会所等,目的是减少水泥的应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中小城镇可发展较低配置标准的连排木结构建筑、混合木结构建筑等。在农村房屋改造方面,苏北农村平房改造成楼房已成趋势,浙江、苏南农村目前大部分是3~4层楼房,但都是水泥建筑,这将是轻型木结构住宅的潜在发展市场。风景名胜区可大量发展木结构建筑。
三、木结构建筑价格并不贵,老百姓买得起
人们一般认为木结构房屋造价高、太贵。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第一,现在中国的木结构房屋定位在“别墅”,配置太高,而且是按国外建房概念,住宅各种设备基本配置齐全,比精装修配置要高很多,因此造价高。第二,各种木结构材料甚至钉子和金属连接件全部进口。如果降低配置,房屋面向中低收入群体,木构件和五金件等构件材料实现本土化生产,造价一定会降下来。
另外几个因素也造成木结构建筑成本低。一是木结构建筑构件是工厂化生产,现场施工效率高,施工周期短,是同类混凝土结构的2/3,成本低,资金周转快。以277平方米独栋住宅为例,木结构建筑施工周期为105天,混凝土建筑为144天。二是建筑重量轻,墙体自重为混凝土的1/10,楼板及屋盖为混凝土的1/8,对地基要求低,既降低成本又有利于抗震。地震引起的对建筑物产生破坏的地震力是与房屋本身重量成正比的。三是得房率高。木结构建筑比混凝土建筑多5%~7%的使用面积,以277平方米独栋住宅计算,可增加使用面积14.4平方米。
有资料表明,木结构建筑与混凝土结构建筑的造价大体相当,或者略低
四、木结构房屋寿命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木结构房屋有利于健康居住
木结构房屋受热燃烧后强度损失小。
五、把好质量关,避免恶性竞争
木结构建筑在我国刚起步,一定要规范运作。对设计施工人员,有关部门要发证,要求有木结构建设资质。对于材料木材、五金连接件、保温材料、外挂墙和瓦等,一定要按相关标准生产,不能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建筑竣工以后要由相关部门验收,并建立终身追溯制度。建筑房屋是百年大计,千万不要搞坏了木结构建筑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