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做任何功德都要以普贤行愿印持回向

2022-08-01 文化 129阅读
【直接回答】因为普贤菩萨的行持及回向非常殊胜,当然也可以念其他回向,请参照下文;
【回向的概念】佛教的特有名词,亦是重要的修行法门。回向,梵语parinama,又作转向、施向。《大乘义章》卷九云:「言回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即希望施自己之善根功德与予他者,并以己之功德而期他者皆成佛果,回向于佛道。通俗地说就是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盘。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稳。
【所念内容】印持你回向的偈文,应该是诸佛菩萨及得地以上的大德的金刚语,比如,《普贤行愿品》,《入菩萨行论·回向品》,上师如意宝的《愿海精髓》,以及各教各派公认的大德所造的回向文,念诵这些偈文,一定能得到真实的利益。这些偈文与凡夫臆造的文字,差别非常之大。{如果不会回向或者时间不够,可以用下面简单的回向窍诀来进行},即如《三十五佛忏悔文》云:“过去诸佛如何回向,未来诸佛如何回向,现在诸佛如何回向,我亦如是普作回向。”《普贤行愿品》中也说:“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回向的对象】“回向广大菩提因”。以现在的善根为主,再加上三世所积有漏、无漏的一切善根,全都回向广大菩提之因。也就是说,要将善根回向给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愿此善根成为他们成就圆满正等觉菩提果位之因。虽然在现在还不能得果,但一定要成为佛果的因。回向广大的原因是:善根的大小,是随着愿求与回向而定的。比如持戒,为得菩提而持的戒律,是大乘戒律;为自我解脱而持的戒律,是小乘戒律;只求快乐、不想脱离轮回的持戒,是世间的戒律。
【回向的方式】三轮体空回向:当然,要让你的回向成为圆满正等觉之因,还必须以三轮无缘智慧摄持,否则,如果被三轮实执的垢污所染,就叫做具毒回向。如《汇集经》中云:“犹如食用杂毒丰美食,佛说缘于白法亦复然。”吃了杂毒的美食,对你一定有很大的伤害,而实执就是回向中的毒,如果你回向时带有实执,那就会伤害善根。所以,当你缘于白法而回向时,一定要以三轮体空摄持。这样做到了三轮无缘,才是出世间的波罗蜜多;如果有实执,只能算是世间的波罗蜜多。如《入中论》在讲完一地的功德以后,说道:“施者受者施物空,施名出世波罗蜜,由于三轮生执著,名世间波罗蜜多。”不仅是布施度,持戒、安忍等也都是如此。(以上资料主要整理自索达吉堪布的开示)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