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如何概括主要内容信息的方法

2022-08-22 教育 55阅读
(1)倒金字塔结构。所谓倒金字塔,指的是新闻事件的高潮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即最重要的情况最先说,所有的重点内容都要在第一段中出现。倒金字塔结构如下图所示。

第一段是导语部分,导语是一篇新闻稿的灵魂、精华所在。导语之后就是新闻事实。新闻事实严格地按照重要的在前、次要的在后的原则来排列。如果说导语是第一重要,那么事实1就是第二重要,事实2就是第三重要,以此类推。
新闻稿采用倒金字塔结构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读者,读者的时间有限或受兴趣限制不可能将每篇报道都从头至尾读一遍,但只要读过第一段,就能对报道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二是编辑,在考虑版面不够或其他因素时, 常会对新闻稿进行删改, 哪怕只剩下一段或一句话(即导语)时,仍然留有公关人员需要向公众报告的最重要的信息。

(2)并列结构。在报道的内容中有若干事件且几乎具有同等重要性时,可用这种结构。即先写一段概括性导语,然后将各新闻事件并列在一起。

(3)顺时结构。这种结构的新闻稿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先发生的事实先写,后发生的事实后写。其导语可以是概括性的,也可以是新闻稿所涉及的最早发生的事件。例如:

2.拟好标题

标题是新闻稿的“眼睛”,它直接影响公众对新闻稿件内容阅读的兴趣。一般来说,好的标题应该做到准确、鲜明、简洁、生动。准确,就是能确切地反映新闻稿件的中心思想和主要事实。鲜明,就是要观点明确。简洁,就是高度概括,十分精炼。生动,就是要新颖、形象,给人以新鲜感。同时,还要注意在标题中突出的并不是组织名称、品牌,而是组织的行为和精神风貌。

3.写好新闻导语

新闻稿的结构是较简单的,比较容易掌握。但却提出了一个难题,怎样才能抓住读者呢?别无他法,只有靠内容生动、导语新颖。由于导语是新闻稿的灵魂、精华之所在,因此写好了导语,新闻稿的成功就有了较大的把握。要求导语的写作,采用“开门见山”的手法,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情,醒目、精炼、生动、引人入胜,使人读了马上能把握住要点。如报告火警的人的第一句话几乎总是:“XX起火了!”而绝不会拿着腔调地说:“今天早晨上班的时候,我发现锅炉旁边的小房里冒出缕缕烟雾, 感到有些蹊跷, 就快步走上前去,打开房门一看,啊-”如果这样报告的话,等他说完,房子已烧的差不多了!写新闻导语就要像说“XX起火了”那样干脆、简短、明确,一语中的。

在表达方式上,常见的新闻导语有以下几种类型:

(1)叙述型。把消息中最具新闻性的事实,简要地写在消息的开头,又可以分为顺叙、 倒叙、 插叙等几种。
(2)描写型。对消息中主要事实的某一场景,具有意义的某一情节或侧面,作简练而抓住特点的描绘。特别使记者根据目击事件采访而得的导语,能给读者以强烈的现场气氛和情绪渲染,增强消息的说服力与生动性。如《上海严寒》的导语抓住了瑰丽而奇特的雪景:

(3)评论型。在简明扼要地叙述事实的同时,对所报道的新闻加以评论,揭示事物的内涵和重要意义,这就是评论型导语。例如:

(4)提问型。就是故意在导语中提出有关问题,再接着作简要回答,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如《民航服务质量名次排定》一文的导语:

国内各航空公司谁的服务质量最好?国际航空公司和东方航空公司并列第一。

提问型导语要注意抓取读者有共同兴趣的问题,不要无疑而问。所提的问题以具体明确为宜。如果答案不言自明,就不应该提任何问题。

(5)对比型。通过对比、衬托的方式突出事物的个性特征,从而使新闻主题更加突出、更加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例如:

据天津市自来水公司化验后宣布:滦河水水质优于国家规定的饮水卫生标准, 比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原水质要好(1983年8月26日《工人日报》)。

(6)引语型。即引用他人的话作为新闻导语。如:《“一份情温暖一颗心,扶百村济千户”大型活动启动》一文的导语:

“我们捐赠一万公斤大米”、“我们出价值4.5万元的服装”、“我们准备在贫困地区招收员工”、“我们还要在集团公司职工中积极发动,做到人人皆知、人人参与”……目前,在浙江日报会议室里召开的“一份情温暖一颗心,扶百村济千户”大型活动座谈会,成了众多单位慷慨解囊、踊跃捐赠的现场会。“扶百村济千户”活动拉开序幕。

4.新闻背景材料的运用

新闻背景材料,顾名思义,指的是向新闻事件或人物提供“背景”的材料,在报道中起着映衬、补充、烘托、说明、解释等辅助作用。背景材料是新闻稿件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在许多新闻中占据一定的位置。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任何客观事物都不是静止地、孤立地存在,都与其他事物有纵或横的联系,这样就有了向读者提供背景材料的要求,读者也才能从事物的联系中来更好地、更全面地、辩证地认识、看待事物。

其次,新闻报道的是新发生的事物,这就需要必须的说明和解释,新闻背景正是为了提供这种说明和解释。通过它可以使读者从更深层次认识新闻所要表达的内容及其涵义。

比如说,某地发生了强烈地震,就该地而言,是否历史上有过地震的先例?若古已有之,那么何年何月何日发生过多大级别的地震?破坏情况怎样?震前有什么异常情况?等等,这些都需要借助背景材料加以说明。再比如,某家公司与另一家公司就开发某天然气项目而达成了协议。那么,政府在签订协议而举行的谈判中起了什么作用?两家公司将以什么方式筹集开发资金?两家公司以往有无成功合作过的经验?两家公司领导人是否同乡、同学、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否类似等等问题自然产生。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如果红花是新闻事实,那么绿叶就是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在新闻中不是独立的结构部分,它可以穿插在各部分之中。同时也并不是所有新闻都必须营造出一个背景。要不要交待背景材料,决定于表达内容的需要,不要为交待而交待。

《新闻学基础》把新闻背景分为四类:历史背景、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和事物背景。

历史背景。每个新闻事件都有其历史发展过程,人们也只有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才能充分认识此一事件的意义,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新闻价值。如在过去的三年里,发生事件的公司与另一与之合作的公司曾有过三次成功的合作项目。这就是历史背景材料。

人物背景。为了使新闻人物的形象立体化,使他或她在读者中产生较深的印象,有必要交待一些与新闻事件有关的人物背景。

地理背景。与人物背景一样,地理背景也可以使地名立体化,使读者对某一地方及该地方的声誉和环境有较深的印象。例如,扎玛纳什山边防站地处阿尔泰山南麓,四周是1000多米高的雪峰,夏有洪水阻隔,冬有大雪封山,交通极为不便。这样的地理环境描写,使我们了解到驻守那里的战士艰苦的生活情况。

事物背景。读者的知识面总是有限的,为了是读者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某一事物,有必要交待一些与该报道对象有关的事物背景。

5.注意遣词造句

遣词造句对于新闻稿的写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的原则是要求用词造句必须准确、生动、言简意赅,含义隽永,以收言尽而意未穷之效。应尽可能使用大众化词语,少用生僻的行话和过于专业的技术用语;用词要尽量生动多变,减少重复用词。此外,还要避免使用过于华丽和含义不确切的词语,并少用过长或过于复杂的句子。

此外,写好一篇新闻稿,还应注意一些技术处理的细节。如稿子誊写时,行与行之间应留空,以利编辑做删改补充。用方格稿纸更好,便于编辑计算字数。稿纸上最好引有组织名称、地址、电话号马、联系人姓名等等, 便于编辑对稿件内容需要发问华补充时可以及时联络。 另外,了解新闻机构的截稿时间,以及发送资料、稿件的方式方法,熟悉编辑工作程序和编辑责任范围,以便于将资料和稿件尽快地发送到主管编辑手中。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