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绘画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2020-04-17 母婴育儿 920阅读

学前儿童绘画发展一般为3个阶段,分别为:涂鸦阶段、象征阶段、形象阶段。

1.涂鸦阶段

幼儿一般是以涂鸦的方式开始绘画的。这时候由于孩子的手部肌肉的力量较弱,所以画面显得很“杂乱”,多是歪歪扭扭、断断续续的线或点,而且方向也不确定。他们在涂画之前没有预想、没有构思,不讲究造型、色彩和构图,而是把涂鸦作为一种游戏,享受涂鸦动作带来的那种有节奏的运动快感,反映在画面上的是杂乱的线条。当幼儿出现这种行为的时候,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不同材质的画纸和画笔,以满足他们的探索欲望,同时帮助幼儿建立“只在纸上或某处固定的地方(比如涂鸦墙)进行涂鸦”的意识。而不是一味的阻止,从而让幼儿失去对画画的兴趣。

2.象征阶段

随着幼儿认知与动手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幼儿能够更加自如的画出不同大小的圆及横、纵、长、短不一的线条,并且还出现了多种不规则的组合图形,尤其是小班下学期和中班上学期特别明显,这一时期,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会表现出把自己偶然画出的某种不规则的图形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以比作他们认为像的东西,而且还经常把他们的作品赋予拟人化。比如鲜花在高兴地笑啊,大树病得直哭啊……这时候成人就要站在幼儿的情感角度去感受他们的作品。

3.形象阶段

这是儿童开始真正地用绘画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再现周围事物和表现自己经验的时期,也是儿童绘画最充满活力的时期。把印象深刻或感兴趣的东西画得很大,是幼儿在这一绘画时期的一个明显特点。因此在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某种事物时,一般会很直觉地根据自己对事物的印象和感受去画,因此很多事物就会画得很夸张但又很生动。

拓展资料:

幼儿美术:幼儿美术指的是2,6,7岁的学前儿童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和欣赏活动,幼儿美术作品表现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印象,表达了他们的愿望和审美追求。

美术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实践,需要幼儿全身心投入,从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到情感的发展,自己动手用一定的媒介塑造出形象,这是内外相互作用的完整过程,幼儿需要发挥他们的全部心理能力和热情,以此获得发展。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幼儿美术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