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时期的典型特点是什么

2020-05-31 音乐 109阅读
指18 世纪下半叶~19 世纪20 年代在维也纳形成的以 J.海顿、W.A.莫扎特和 L.van 贝多芬为代表的所谓 “维也纳古典乐派” 作曲家的音乐。它与欧洲17 世纪以来的古典主义文艺思潮并无直接的渊源关系,但存在着某些相一致的因素,如崇尚理性,强调道德力量,作品结构严谨,艺术手法简洁、洗练等。
分别出生于德国和奥地利的上述3 名作曲家,由于他们主要是在维也纳生活与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一脉相承,并在开拓欧洲音乐文化的伟大事业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因而人们把他们连结在一起,用“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名称来概括他们的艺术成就。他们创作的音乐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 乐派形成的背景和基础 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世界观和艺术观的形成是和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分不开的。当时德奥虽然仍处在教会和封建政权的统治下,政治上和经济上十分落后,但是在整个欧洲的资本主义进程的影响下,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蓬勃兴起了启蒙运动。哲学、诗歌和文艺评论获得极大发展,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们是J.G. 赫尔德、H.康德、W.F.黑格尔、J.W.von 歌德、J.C.F.席勒、C.E.莱辛等人。他们不仅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人生哲学和艺术主张,同时又广泛地传播了法国资产阶级启蒙学者伏尔泰 J.-J.卢梭、D.狄德罗等人进步的政治主张、伦理道德和美学思想。这一切都对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 18 世纪末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则给贝多芬的思想和创作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的创作同民族民间音乐有着血肉的联系。奥地利境内居住着多种民族,除日耳曼人以外,还有捷克人、匈牙利人、吉卜赛人、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等,这众多的民族分别具有自己独特的民间音乐文化。各族民间音乐家的活动遍及乡村和城镇。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从这广阔的源泉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海顿常常在自己的作品中直接运用民间音乐素材进行再创作,使他的音乐充满着质朴、明朗、欢快的生活情趣。莫扎特尽管很少采用民间音乐原料,但是他深深领悟它的特点和本质,因而他所创作的许多旋律与德奥民间歌曲如出一辙(例如歌剧《唐璜》和《魔笛》中的一些段落)。贝多芬对民间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不仅从中吸取生动的素材运用到自己的一些作品中,而且在晚年还专门做了大量收集、整理和改编的工作,其中除了德奥民歌外,还涉及欧洲许多国家和民族的民歌。此外,维也纳城市日常生活的世俗音乐,也对这些作曲家的创作有所影响。海顿和莫扎特因此写了不少嬉游曲、小夜曲之类的作品,贝多芬也写了许多进行曲和舞曲。这些通俗的社交性音乐具有鲜明的市民生活气息。 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的创作是在继承和发扬以往欧洲专业音乐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传统包括维也纳早期作曲家 G.C.瓦根赛尔、M.G.莫恩、G.穆法特等人的创作;风行于欧洲的意大利歌剧和器乐;在交响乐创作方面起了先导作用的曼海姆乐派;以H.珀塞尔为代表的英国歌剧和器乐;G.F.亨德尔在清唱剧、歌剧和器乐方面所获得的巨大成就;J.S.巴赫及其儿子们(尤其是以C.P.E.巴赫为代表的柏林乐派)在声乐和器乐方面的重大贡献;以及C.W.格鲁克在歌剧改革事业上所取得的显著成就等。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正是在钻研和借鉴上述欧洲专业音乐先进成果的前提下,经过毕生的勤奋努力,才登上了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的顶峰。
创作个性和特征 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虽然同属于维也纳古典乐派,可是,他们实际上是老少三辈人。海顿最年长,比莫扎特大 24 岁,比贝多芬大 38 岁。莫扎特比贝多芬大 14 岁。他们之间在创作上有着密切的师承关系,但是又各具鲜明的个性。这种个性在音乐气质、体裁选择和语言手法上都有明显的表现。在海顿的音乐中,明朗、欢快的情绪占据主导地位,这和他广泛运用民间音乐素材,反映新兴市民阶层的精神面貌密切相关。海顿最有成果的领域是交响乐、室内乐和清唱剧。莫扎特早年的作品受到贵族宫廷情趣的影响,具有精致典雅的风格;后期的创作交织着抒情和戏剧性的因素,反映了他摆脱对贵族的依赖而自谋生路的种种生活体验。莫扎特的创作涉及器乐和声乐的广泛体裁,其中歌剧创作居首要的地位。贝多芬的音乐的突出特征是“通过斗争,达到胜利”的英雄般的毅力和热情,这和他的思想受到法国大革命风暴的洗礼有着直接的关系。他晚年生活在封建复辟时代,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赋予他的创作以新的印记,在一定意义上预示了浪漫主义乐派的创作特征。贝多芬最擅长的领域是器乐,其中以交响曲和奏呜曲最为出色。
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尽管各有其独特的个性,但是他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有着共同的基础:他们都经受了欧洲启蒙运动以来的社会进步思潮的熏陶;作为新兴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代表人物,他们都具有乐观主义的生活态度;在艺术上他们都遵循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作品具有生活的真实性和鲜明的时代感;他们的创作挣脱了教会和宫廷的束缚,具有鲜明的人道主义倾向;他们的作品以质朴通俗的音乐语言同人们交往,成为社会广大公众的精神财富。
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的音乐有着许多共同的艺术特色:在他们的作品中确立了主调和声风格的主导地位,同时又创造性地运用复调对位手法;他们的创作强调理智支配感情,两者的关系趋于统一和平衡;他们的音乐既思路开阔,浮想联翩,又逻辑严密,形式严谨;他们的作品内容充实,往往悲剧性和喜剧性交织,严肃与诙谐配合;他们在创作技巧上精益求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又锤炼了平易通俗的音乐语言。这一切使他们的音乐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
艺术手法和创作成就 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把曲调的作用放在首位,具有一定思想情感或艺术形象特征的曲调,构成作品的音乐主题。这主题在结构上往往是一个内部可分为乐句、乐节和动机的完整的乐段,同德奥方整性的民间歌舞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动机这个最小的结构单位常常是主题的核心,是表情的种子,其内部又常常包涵富有潜在动力的对比因素。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特别是海顿和贝多芬)在作曲技法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创造了动机展开的发展手法,即把音乐主题最核心的动机分裂出来,用模进、模仿、变速度、变节奏、变调式调性、变和声、变织体等方法,增强或改变它的特性,打破稳定平衡的状态,造成一种发展的趋势。由于动机本身个性特征鲜明,即使处在最复杂和强烈的变化中,人们也能从听觉上把它辨认出来。这就为音乐(尤其是纯器乐)表现内容开辟了新的途径。
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的创作实践极大地丰富了和声的表现手段。除了主、下属、属三大基本功能和弦外,他们广泛利用了大小调体系的其他和弦。他们在继承亨德尔和巴赫的和声手法的基础上,更自由地使用不协和音和半音,并且运用半音和等音转调等技法,使作品的调性范围大为扩展,从而把转调艺术发展到很高水平。他们充分发挥了调性布局在曲式构成和表达思想情感方面的作用。
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把前人创立的奏呜曲式和奏鸣交响套曲更加规范化,从而进一步奠定了这种曲式和体裁的基础。古典奏鸣曲式(或奏呜曲快板)的基本原则是:对比主题最初分别在不同调性上陈述(呈示部);继而是变化发展,主题分裂,和声调性转移(展开部);最后是对比主题统一在主调上再现(再现部)。这个曲式成为奏鸣交响套曲的基石。古典奏鸣交响套曲由 4 个乐章组成,各乐章在表情、速度、调性和曲式等方面具有对比呼应的关系。这种结构安排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全部器乐套曲的基础。奏鸣交响套曲在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的手中,成为反映丰富生活内容,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贯穿统一、逻辑严密的体裁和形式。
交响乐队的古典组合是由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首先是海顿奠定的。在他们使用的乐队中,无论是从数量上讲,还是从表情作用上看,弦乐组都占据着主导地位。管乐中正式增添了单簧管和圆号。除了长笛以外,木管和铜管均采用双管编制。贝多芬在他的《第五交响曲》中第1 次把长号引入交响乐队。在打击乐器中,定音鼓成为常备乐器。管乐器除作为弦乐器的陪衬外,也常常单独地发挥其各自的特性音色的表现力。
交响曲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耗费精力最多的领域。海顿写了 108 部交响曲,其中最著名的是第45《告别》,第92《牛津》,第 94《惊愕》,第 100《军队》,第 101《时钟》,第 103《鼓声》和第 104《伦敦交响曲》。这些作品以它们的世态风俗的内容和匀称完美的形式而著称。在莫扎特的40 多部交响曲中,最常演奏的是第31《巴黎》,第35《哈夫纳》,第36《林茨》,第38《布拉格》和1788 年写的最后 3 部:第39、第40 和第41《朱庇特》交响曲。这些作品以它们的真挚的感情抒发,个性化的音乐形象,自然流畅的旋律,精美的技巧和形式而引人入胜。在贝多芬的 9 部交响曲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第3《英雄》,第 5《命运》,第 6《田园》,第 7 和第 9《合唱交响曲》。这些作品以它们的宏伟的结构布局,深刻的哲理构思,豪迈的英雄气概和高昂的战斗音调而震撼人心。
室内器乐重奏各种类型的确立,也是由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完成??形式稳定和巩固下来,并通过他们的大量作品加以精雕细刻,使这类体裁具有风格细腻、音色纯正、声部清晰的艺术特色。
在独奏乐器中,近代钢琴的制成具有头等意义。正是在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它取代了克拉维科德和哈普西科德。这种新的乐器的丰富表现力在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手中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为钢琴写的奏鸣曲、变奏曲等作品在他们的创作中占据了很大比重。海顿和莫扎特的钢琴音乐具有典雅精巧、细腻抒情的室内乐风格,而贝多芬的钢琴音乐则以热情豪放、对比强烈的交响性而著称。
在歌剧领域,莫扎特的成就最为显著。他是在吸取了意大利正歌剧和趣歌剧、德国歌唱剧和 C.W.格鲁克的改革歌剧的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歌剧创作的。他的 3 部最著名的歌剧奠定了古典歌剧的不同典型。《费加罗的婚姻》是一部抨击封建特权,具有鲜明民主倾向的现实主义趣歌剧。《唐璜》是一部蔑视封建礼教、揭露贵族荒淫生活、具有伦理道德含义的趣歌剧,它综合了喜剧和悲剧的因素。《魔笛》则是一部通过离奇的情节歌颂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邪恶的民间神话剧。在这些歌剧中虽然还保留了意大利歌剧或德国歌唱剧的痕迹,可是,在人物个性的音乐刻画,场面气氛的音乐烘托,戏剧与音乐的有机配合等诸方面,达到了古典式的和谐和统一。贝多芬唯一的歌剧《菲德里奥》以反对暴政、平反冤狱的故事为题材,具有强烈的民主思想和正义感,它综合了格鲁克的悲壮歌剧、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拯救歌剧”和德国歌唱剧的成果,创立了崇高的英雄性歌剧的类型。其中乐队与合唱的表现作用大大加强了。
在大型声乐体裁方面,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也留下了不朽的遗产。海顿的清唱剧《创世记》和《四季》,把富于哲理的思想内容和朴素通俗的音乐语言结合,创造了新型的世俗清唱剧。在取材于宗教内容的弥撒曲或追思曲体裁中,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在保留这些体裁的外部形式的同时,在其内部渗入了人世间的鲜明形象和感情体验,实际上已将这类体裁改造为世俗音乐会性质的新型声乐器乐套曲(如莫扎特的《追思曲》,贝多芬的D 大调《庄严弥撒曲》等)。 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构成了 18、19 世纪之交世界音乐文化的高峰。它对后来音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至今仍然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