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2023-05-24 综合 34阅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常修泽分析说,评价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意义需先把时间回拨到1992年春天。

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视察南方的谈话”带来了一次大的思想解放,当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即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断,并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则将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对于如何按照社运模樱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来进行改革,进行了全面的战略部署,提出了8个方面的改革内容,即企业改革、市场体系建设、宏观调控体系建设、收入分配和旁丛社会保障改革、农村改革、对外开放、科技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

这8个方面可以归纳为“八柱”,支撑着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这个大厦。

这一决定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是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这次会议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码搏经济体制的进程。

在常修泽看来,中国改革的第三阶段,即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阶段始于1992年10月,一直持续了10年时间,直到2002年10月,这一阶段的改革力度比较大,向纵深发展的势头也比较强劲。

从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性转移。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