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发布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26626.37亿港元。当天下午,有媒体据此计算得出:深圳GDP首次超过香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总量第一的城市。不过,深圳这个“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第一城”的位子还未坐热48小时,3月1日晚间,深圳市统计局就进行了回应,低调地表示深圳与香港的GDP尚差611亿元。
是什么导致深港GDP排名的争议?在人民币近期大幅升值的背景下,采用何种汇率换算方法,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2月28日采用的是当日汇率计算,于是得出深圳2017年GDP领先香港;而深圳市统计局则是按2017年的平均汇率换算,于是结论是深圳还未超香港。
对此,有业内人士解释,算资产价格时可按即时汇率计算,但算存量数据时,一般采用年平均汇率计算。
实际上,在国家(地区)的综合实力对比中,除了汇率换算法,联合国统计署、世界银行等还公布过另一种评价方法,即用购买力平价换算法来衡量GDP规模(购买力平价PPP是根据各国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不同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用来衡量对比国之间价格水平的差异)。该方法将物价和通胀等因素囊括其中,可以改善宏观经济数据的可比性。
以下,用三种方法呈现深圳和香港GDP对比的不用结果。
按年平均汇率计算:深圳GDP暂未超香港
数据显示,2017年,香港GDP为26626.37亿港元,深圳GDP为22438.39亿元。2月28日的港元/人民币的中间价是0.80858,则香港去年GDP约折合21529.55亿元人民币
3月1日晚间,深圳统计局发布官方回应称,2017年,初步核算并经广东省统计局核定,深圳生产总值22438.39亿元,同期香港本地生产总值26626.37亿港元。按照2017年港元/人民币平均汇率0.86565折算,2017年香港GDP为23049.14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要比2月28日汇率版本高出1519.59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17年西藏的GDP。
为什么不同口径变化会这么大?原因是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2017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累计升值6.16%,创九年来最大年度涨幅。而港币与美元锚定,因此,2017年人民币对港币的汇率也发生较大波动,导致分别用当日汇率和年平均汇率将香港GDP换算成人民币时,结果差距较大。
2017年初至今,港币兑人民币汇率波动
2017年初至今,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
请教了华东地区某统计局专家,对方解释,“官方一般都是用年度平均汇率计算的,包括国家和地区。”
虽然还未赶超,但深港GDP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2016年,深圳GDP为20078.58亿元,香港GDP为24907.03亿港元。按2016年人民币兑港币平均汇率1.1664计算,香港GDP为21353.76亿元,超过深圳1275.18亿元。对比来看,2017年深圳与香港的GDP差额比2016年缩小了超过一半。
另一种算法:按购买力平价换算,深圳GDP于2016年已经超越香港
购买力平价,简称PPP,在经济学上,是一种根据各国商品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以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中国从2011年参与该项调查统计活动,按此方法计算,中国在2013年的GDP规模就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世界银行公布的按购买力平价衡量的GDP前十国家排名
查阅了前瞻数据库中各国(地区)的购买力平价转换率数据,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深圳GDP规模在2016年就超过了香港。2016年,中国(内地)购买力平价转换率为4.36本币/国际元,换算后深圳GDP规模为4605.18亿国际元;香港购买力平价转换率为5.77本币/国际元,香港GDP规模换算为4316.64亿国际元,深圳领先香港288.54亿国际元。2017年,根据各自的转换率计算,深圳GDP领先香港559.66亿国际元,优势进一步扩大。
不过,当前对用购买力平价衡量GDP规模的算法存在争议。国家统计局曾表示,这个研究项目主要是为了便于国际比较研究,并不是用来替代原有的GDP核算。
“这样的算法实际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深圳的物价高于全国水平,这样算出来的结果高估了深圳的GDP规模。国际上比较的时候,一般用汇率计算即可。”一位长期从事国际经济研究的人士表示。
深港GDP之争的背后,是外界对深圳发展潜力的期待。2017年,国家统计局改革GDP核算方法后,对研发支出未计入GDP部分进行补充核算。深圳2016年GDP首次突破2万亿,跃居广州之前,成为内地城市中经济总量排名第三的城市。深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GDP增长的目标为8%以上,按照这一增速,2018年深圳GDP将达到24233.46亿元。
而纵观近十年来深港GDP的增长,深圳10年来增长了近1.9倍,香港则增长了0.5倍。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深圳把香港甩在身后,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