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既与当前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总体工作思路相契合,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我国体育产业的春天正在到来。”
一、体育产业辐射带动效应强,将成民间资本竞技场
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是中国梦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大国主要是以参与体育项目人数的高覆盖、奖牌数量和比重国际排名居前等为标志;体育强国则更加注重体育的全面发展及对全民健康素质的提升,体育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显著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我国是世界上体育活动人口最多的国家,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占比却排名居后;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用品制造国家,但体育用品自主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偏弱。在专家看来,要实现体育强国之梦,亟待转变传统的体育发展理念,调整和拓展发展路径,除继续发展体育事业外,更有力且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较快,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高。体育产业增加值已达到3136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6%。据预测,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
同时,体育产业的产业链条长,与科技、旅游、餐饮、广告、文化、卫生、教育、会展等第三产业能够形成强力互动,还能带动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形成强大的辐射效应。李爽表示,作为绿色低碳产业、健康产业,发展体育产业符合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方向。“这一领域的开放和发展,将为民间资本提供新的投资空间和发展机遇,也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需求,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社会稳定。”
二、增加市场供给,融合其他行业,满足体育消费
体育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把个人、家庭、社区体育文化引向深入,推动全民健身由量变演化为质变。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城乡居民对体育健身、体育娱乐、体育竞赛、体育技术培训、体育康复等体育服务的需求显著增加,并且更趋个性化、专业化、潮流化。但是,目前我国体育服务供给不足、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很突出,规模、品种和质量难以满足需求,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体育消费需求对更加灵活有效的市场供给机制提出更加迫切的需要,体育产业的加速发展和结构的优化升级势在必行。
从国际发展趋势看,体育产业正在日益趋向与文化、医疗等多种行业融合发展,跨行业的复合型产品和服务愈益丰富。例如,体育文化旅游业将历史、民族、地方人文等文化旅游与户外运动体育健身方式、特色养生方式等相结合,体育竞赛表演业将具有观赏性的竞技体育项目演绎为文化演出产品,健身娱乐业将体育、医疗的健身方法以娱乐品的形式使消费者受益。“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与文化、医疗等行业融合发展的市场开发与商业运作,还有相当的潜力有待挖掘。”
发展体育产业,对于深化体育行业体制改革更具有深远意义。我国体育行业传统体制色彩相对浓厚,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掣肘日益凸显,改革呼声强烈。通过加快发展体育产业,能够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打破体育行业领域的行政垄断,消除相关体制机制障碍。”
今年9月,国务院提出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这一举措被视为深化体育行业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的重要信号。通过改革可以增强发展活力,“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放宽赛事转播权限制,最大限度为企业松绑;盘活、用好现有体育设施,在更好服务群众的同时提高自我运营能力,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面向大众的体育健身场所设施;优化市场环境,支持体育企业成长壮大等,将激活体育市场、做大体育产业,释放和满足老百姓对于体育文化、休闲、健身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