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1989人(出
中共十四大会场-人民网[1]
席开幕式1965人),特邀(1927年以前入党,并在党内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森燃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代表46人(出席开幕式35人),代表全国5100万党员。此外,不是十四大代表的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及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成员,不是十四大代表或特邀代表的党内部分老同志,以及其他有关负责同志307人列席了这次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大会还邀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党外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党外副主席、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以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常委中在京党外人士和部分少数民族、宗教界人士等139人,作为来宾列席了大会开幕式和闭幕式。[1]
第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决策和战略部署。十四大指出,我国近代的历史和当今世界的现实都清楚地表明,经济落后就会非常被动,就会受制于人。我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因此,十四大对经济发展速度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决定将90年代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由原定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6%调整为增长8%至9%。为了加速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达到上述要求,十四大强调,当前,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有条件能搞快一些的就快一些,只要是质量高、效益好、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的,就应当鼓励发展。为了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被一些姓“社”姓“资”的抽象争论束缚自己的思想和手脚,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一般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办法。十四大还对加快经济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必须努力实模橘现的十个方面关系全局的主要任务。
第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十四大回顾和概括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和实践的发展历程。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是十多年来党进行理论探索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之一,也是社会主义认识史上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十四大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作了阐述,指出:我们要建立的这种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体制。这种经济体制又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等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所要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也使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有可能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更好地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兼顾效率和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是十四大最突出的特点和最重要的贡献。大会指出,我们党所以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胜利,根本原因是在14年的伟大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十四大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旦春团史性的重大贡献。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概括,并将这一理论及以此为基础的党的基本路线写进了党章,强调它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指针,从而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