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以往的作品,突出女性形象,淡化处理男性。
《红高粱》中彰显奶奶的豁辣大胆,新婚期间与男人的野合快乐之至,毫无羞耻、后怕和中国累世纪礼教的浸染。一切都是应当的阳光的,“妹妹你大胆地向前走”,我认为的我做的就是理。
《菊豆》中,丈夫无性,菊豆退而求其次,或者说由于行动圈子的狭窄,只能就近取性,就和丈夫的侄子兼工人弄到一起了。既然是弄,依然弄得凶猛凛冽,带着一股与丈夫与世界斗到底的绝劲。这里面,菊豆是不赞成自己的行为的,但是现实的性虐待性饥渴又由不得她不出逃不叫嚣。菊豆的做有种惨烈的赴死的样子。
《秋菊打官司》中,完全忽视了谁是秋菊的丈夫,其丈夫仅仅做为秋菊的背景出现了,只为给秋菊上县城上省城准备上一条充足的理由。你只能看到秋菊执意要做某件事,立意要让别人认识错误,看到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说到底秋菊是因为丈夫被踢了裆,面对从此再无性生活后的焦躁和烦乱,而产生的瞬间激烈反抗。前进的航程从此无了桅杆,船只能原地打转,怎么也得挣扎一下,愤怒一次!秋菊打官司时,心理是不痛的。官司打完了,不管是什么结果,日子还得那么糟糕地继续下去,那时候心理才会没完没了的痛。打官司不过是忽略未来漫长的痛的一种过渡剂。
《大红灯笼高高挂》,自始至终老爷就没有露脸。展现了女性群体在男人霸权的控制下,完全失了平衡没了从容,变成了一笼美丽的阴险的斗鸡。碗里有限的那么几粒米,你也抢来我也藏,怎么着也是个饿,怎么着也是个馋,还是个嫉恨和怨毒。这种时候,女人已经忘了个人特色的培护,忘了最需要的是爱,是男人投来的目光,变得只是跟其他女人相比,一定要多的那一点钮了扣了毛了皮了。女人之间无形的撕打,彻底粉碎了她们各自的美。象阿富汗的风筝赛,就是割断别人的风筝线,在天上美丽风光那么一回,一点不耽误线后的老爷再娶下一房。
《我的父亲母亲》里,只是母亲的狂热的单恋,父亲和“我”这两个男性几乎没有戏,只是为了产生母亲单恋的根源和结果而衍生出来的角色。并不清楚父亲是否爱母亲,父亲的向往和追求到底是怎样的?毫无涉及。父亲只是一个被感动的受体。张艺谋当初让孙红雷演“我”时,明确告知:如果你让观众对你有了印象,你的表演就是失败的。父亲和“我”只是母亲红棉袄上缝合的线,没线不行,但看红棉袄怎么也注意不了线。
《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皇后的生命是拘促和慌张的,皇后爱丈夫爱不上,丈夫象条泥鳅,怎么也抓不住;皇后爱继子爱不得,继子有的是女人可供玩,你发现了这个阻止了那个,继子与你也没有继续。皇后这条案板上的鱼,扑愣来扑腾去,临死还拉上了儿子做了垫背。实在是毫无经济头脑的衰女人。明知却还是得漫长地喝着毒药,明知自己智昏乱着方寸,却还要系上菊花巾拉起菊花阵,菊花台上菊花祭。通篇展露一个气急败坏、破罐破摔的傻女人。皇后就象她在菊花台上,打翻随手抛出的药碗,只不过是一道美丽的弧,终究是要碎裂的。
很期待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山楂树之恋》完全颠覆了张艺谋以往男人悲悯女人的视角,完全改变了女人跳钻钻充斥画面的疯狂和痉挛,扭曲和狼狈。《山楂树之恋》简笔带过了静秋的模样、气质,也没有男人眼中的静秋如何如何,静秋的出现是为了让老三产生爱和表达爱。静秋如果能够象《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老爷,象《我的父亲母亲》中的父亲,象《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丈夫的戏份就好了,模糊之,弱化之,只为了彰显“老三”而存在,只为了蓬勃一个赤诚男人对女人细腻而坚韧的爱——那就绝了。
老三说:“男人不兴为自己哭,还不兴为别人哭吗?”《山楂树之恋》直呛呛地展现了一个唯爱至上的男人,一个全力打造爱的穹顶、追寻在爱的山路上、沐浴在爱的光环下、泣血在爱的挂虑中的男人,一个哭得那么清朗那么纯真那么大气的男人。从古至今,中国人看多了望夫石、哭长城,看多了忠心耿耿、努力奔跑、全心奉献的“母亲”形象,男人似乎越是不把感情当回事、不把妻子放在心上,越是男人,越是中国人倡导的模范。现实中那些有爱的男人,从来不敢大大方方地表露,越是在人前越是摆架子,越是冲妇人呼来喝去。否则旁人笑他,他自己也直不起腰来。如此,中国男人女人之间的关系恶性循环了,起码外在感观上背道而驰了。所以静秋老是要到成医生家踩缝纫机,为的是感受成医生毫不做作,自然流露的对妻子对孩子的爱的行动。八九十年代前,看到一对牵手而行的男女,绝对是一幅议论纷纷的图画,绝对是一坛震撼、绕舌到今天的陈酿。
老三的心态非常之好,他遥视得到未来,剖析得到现实的荒诞,把对个人和国家的信心给予女子;他倾听得到来自心底的声音,自己本身就是一本好书,又读得懂静秋的束敛,把尊重和理解给予女子。从无怨尤、细水长流、不慌不忙展开爱的历程,你知道的你看到的,他在为你;你不知道你看不到的,他还在为你。他身上没有通常男人虚伪的自尊,想到就自然去做,没有挂不下面子,忍什么辱。他身上也没有装饰的虚荣,很少解述追寻路上的艰难,也许跋涉百里也难谋一面;静秋只看得到自己生活的困厄,并不知道老三的点儿怎么打得开,老三的各种阻扰怎么一一排解。她在为她的家人生计苦,老三也在为她的生计累,她还没来得及全部的懂和珍惜,老三走了。为了爱,老三愿意去做信仰和信用的叛徒,在不侵害他人不违背道德的前提下,倾力去爱去护,甚至满怀向往静秋和别人生的孩子,只要源自静秋。
熊音和艾米写作《山楂树之恋》,主旨不是为了表白静秋有多么漂亮、性感、聪慧和坚强,主要是告诉我们有这样一个男人,在那样一个封闭无知、颠倒黑白、人人自危、生计无着、生命无常的时代,他能够这样去爱,他是这样令人崇敬、爱和忆念。
老三走了以后,静秋17—31岁,感情是空白的,无法再融进其他男人。张艺谋1995年《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之后与巩俐分手,至今也是14年多的时间。张艺谋汹涌的爱情在那一个年轮夭折,从此再无心眷顾,将精力完全投入到创作当中。张艺谋以往注重表达女人如何爱,任性的,苟且的,泼辣的,阴鸷的,涂毒的,诅咒的,纠结的,拿生命掷的,多是女人对无能或无良男人无奈的爱和恨,单线的发作。我们不知道男人值得不值得去爱,哪些方面可爱,看不到男人爱不爱她,回应在哪里,前路在哪里。
这一把,男子真真切切、大大方方地来爱了。男子为女子拉起手风琴,为女子唱起《山楂树》,为女子作诗作画,为女子完成教材作业,为女子送山楂花送胶鞋,为女子夜困凉亭,为女子看望父亲,为女子点开事业门……垂危也不回家,要守在近处,为了别人可以代看一眼,回述爱人当天的音容笑貌。为女子老三愿意象个奴仆一样,翻山越岭,日夜追随她的足迹和身影,不管有没有见面的可能,有没有对话的机会,有没有爱的理解和回应。老三拿自己的脚板放进石灰碎石里踩烂,拿自己的手划刀,只求静秋爱惜静秋自个儿一点,替老三爱自个儿一点。
这种全方位的维护泣天地,如果生命轮回,张艺谋也愿意这样爱一回,他也愿意爱得这样扎实这样凶猛这样沉厚,这样拿生命来给予。来自男人方向、动了心田、彻彻底底、不怕埋没、自然表达的爱,似乎填补了中国爱情历史的苍白,填补了张艺谋电影的空缺,填补了张艺谋生命的空窗。
或者说不是没有,不是空白,而是羞于表达,羞于水银泄地地展现。那么,就让张艺谋不再压抑着,凶猛地表达出来吧。不要再讲我奶奶、我母亲的故事了,讲一讲“老三”的故事,男人的故事,我张艺谋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