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总国字10号《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第50条乙炔瓶使用规定“同时使用氧气瓶和乙炔瓶时,应尽量避免放在一起;与明火距离一般不小于10米”;未明确描述两瓶之间的距离。
2、《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17)5.2.9条: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炔瓶、氧气瓶间距不应小于5m,二者与作业地点间距不应小于10m。 这个应该就是我们检查时常用的5m、10m标准来源,但此标准仅适用于化学品生产单位设备检修中涉及的动火等特殊作业。其他情形虽可参考,但不宜作为执法标准。
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3.19.3条:气瓶间安全距离不应小于5m,与明火安全距离不应小于10m。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施工,这个5m条文说明中解释为作业时距离,不能满足时应采取可靠的隔离防护措施。
扩展资料:
乙炔瓶表面温度在40℃以上,夏天露天作业无遮盖;氧气、乙炔瓶未按规定留余压等,这些问题,曾导致了一些伤亡事故的发生。因为是溶解乙炔,气瓶里有丙酮,如果倾斜角度在30度以下的话,在阀门打开(使用过程)的时候,有可能导致丙酮流出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 2.55%~12.8%(体积)。
氧气瓶盛装的是高压氧气,存在着物理和化学两方面的不安全因素:物理因素:氧气被压缩而压力升高后,有与周围常压取得平衡的趋向,当与常压之间的压差愈大,这种趋向也愈大。当很大的压差一旦以极短的时间在相当大的空间内迅速地达到这种平衡,即形成通常所称的“爆炸”。
如果通过较小的空隙在相对较长时间内达到这种平衡,就形成“喷射”。二者都能造成严重后果。化学因素。由于氧是助燃物质,一旦遇有可燃物质和引火条件,即可发生猛烈燃烧,甚至出现爆炸性火灾。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