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笔下的稽山有什么之势?

2022-08-16 文化 63阅读
  贺知章为何在自己的诗作中把“稽山镜水”称为故乡,其实,这里颇有渊源。

  贺知章籍贯萧山,这一点,史籍记载是非常明确的。这里,有必要说明,萧山在历史上曾数易其名:西汉初正式置县时,名为馀暨县;至(三国)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改名为永兴县(一度并入会稽县,后析出),直到唐天宝元年(公元747年)将永兴县改为萧山县。其间,会稽(郡)也一度改为越州,后又恢复称会稽郡(郡下又有会稽县)。所以,史籍记载之“会稽永兴”或“越州永兴”,均指萧山。关于贺知章的籍贯,《旧唐书》《贺知章传》中明确记载为“会稽永兴人”。《旧唐书》编成于五代后晋年间(公元945年),其时离唐亡时间还很短,该书主要根据唐代官修实录和国史旧本编纂。它的有关唐代大臣的记述应当说是准确可信的。由宋欧阳修主编的《新唐书》记载贺为“越州永兴人”。由蘅塘退士编注的以“考核精到”著称的我国第一本《唐诗三百首》,在介绍贺知章时,也都确认贺是“越州永兴人”。我国现行大型词语综合工具书《辞海》,是集国内一流专家学者精心编纂而成的权威辞书,它在贺知章的条目中就确认贺知章为“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可见,贺知章为萧山人,是从古到今一贯确认的。这是一个明白无误的历史定论。

  贺知章与会稽城的关系也极为密切。会稽郡(越州)治所所在地(大体上即今绍兴城区),贺知章不仅早年到过这里,而且还是他告老还乡后的归宿处。晚年,他的儿子贺曾,被诏赐任会稽郡司马,唐玄宗还诏赐贺知章一座道观兼住宅(“千秋观”),建在鉴湖之滨,贺知章最后就“羽化”(逝世)在“千秋观”里。所以贺知章生前在自己的诗作中把稽山镜水称为“故乡”,这完全正常,合乎情理。“故乡”概念可大可小。“故乡”可包括或大于“籍贯”这个概念。贺知章视“会稽”(越州)为“故乡”,与他籍贯为永兴县,两者并不矛盾。在绍兴,前些年也曾有人从“牒谱学”角度出发,认为晋代山阴(今绍兴)人贺循(260—319)是贺知章的“先祖”(按:两人相距400多年),因而推论认为400年后的“后裔”贺知章籍贯也应算是绍兴人。这种将一个人的籍贯凝固化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如果隔两三代,那倒也许还可以这么说(算是“祖籍”吧),但隔了400年还这么算,就未必妥当了。关于这一点,由绍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写的《绍兴市志》第五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处理得非常好。《绍兴市志》把贺知章列为绍兴市历史上的名人之一,同时,在具体介绍贺知章生平时,又实事求是、开门见山、明明白白载明:“贺知章,字季真,唐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这样记述既符合史实,又合情合理。这样的处理、表述,是唯物主义的,因而是正确的。

  由于贺知章号“四明狂客”,因而明末清初曾有人把贺的籍贯说成是“明州”鄞县人,并建了贺公祠。但宁波的同志自己就较早地否定了前乡贤认为贺知章的“甬上人”、“吾鄞人”的说法。我们注意到,新编《宁波市志》(中华书局,1995年4月第1版)就没有因袭采纳“贺知章为鄞人”的说法,没有把贺知章作为宁波市历史名人收入其中。这是一种史学上成熟的表现。这种严谨治学、尊重史实、坚持实事求是、敢于去伪存真的学术勇气和科学精神,是值得赞赏的。这与新编《绍兴市志》明确载明贺知章为“唐永兴(今浙江萧山)人”一样,都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治学态度的必然结果,也是绍、甬两市所编志书高质量、高水平的一种表现。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