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丰富幼儿活动区材料并适时投放

2023-05-19 综合 40阅读
他山之玉:

幼儿园大班区域材料的投放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开展正是迎合了幼儿发展的需要,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让幼儿进行自主选择、自由结伴进入活动区,大胆而真实地表现自己。

幼儿在这一个开放学习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需求 、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进程,逐步形成学习的积极态度,积累学习的经验和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而活动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桥梁。活动发展的目标、内容都蕴涵在所提供的材料中,这就需要教师合理调配,结合主题的进度、孩子的需要等等合理地投放材料。

大班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态度,总是爱提问,渴望得到科学的答案,并且能寻找周围所不熟悉的因果关系。

首先,针对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在区域环境创设中也突现着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探究性。让区域材料能激发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寻找问题答案的一种探索途径。如:我们在益智发现区投放了“磁铁能吸谁”,烂圆让幼儿自己通过操作,自己去发现磁铁能吸什么物体,不能吸什么物体;自己去探索为什么有的会被吸住,有的不会被吸住。他们腊历族还提出一些老师没有提供的材料会不会被吸住,这时,我的任务不是告诉他们答案,而是引导他们:你去把那些材料找来试一试就知道啦。孩子们一听,都自己动手操作了,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决问题。

其次,大班的孩子思维敏捷,爱学好问,动手能力强,有极强的求知欲望。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提供的材料上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多提供一些半成品、废旧的物品及原材料。如我们班级的“智力大冲浪”中的“动手小制作”中,我们给幼儿提供了以下一些材料:各种包装盒、易拉罐、光盘、塑料瓶等废旧物品做主要材料,还提供了各种彩纸、皱纸;毛线、丝线、丝带等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幼儿还可自由选用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我们还提供了一些教师做好的一些半成品及成品楼房、汽车等等。孩子在操作时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再次加工、创作,作成了各种各样的高楼大厦、储蓄罐、笔筒……促进了幼儿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幼儿的操作探索,更大程度地鼓励幼儿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可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轮弊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
再次,提供的材料要有多样性、层次性、挑战性。

材料的提供并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及发展水平能力,适时提供相应的材料。例如在馋嘴棒棒糖中,最开始我投放了各种颜色、材质的纸张,丝带,毛线,废旧纽扣,珠子,各种豆类等等,游戏刚开始,孩子对这些材料都很感兴趣,每一种都想去尝试,于是常常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后来我在每次游戏时只提供一种材质类型的材料,等幼儿基本都掌握了再换另一种材料,这样一来孩子们每次都能认真地、仔细的制作棒棒,每一种制作方法都能掌握得很好。待所有幼儿都掌握后,我们在根据幼儿情况提供多种材料与活动中,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我们还提供各种纸张让幼儿自己设计棒棒糖的形状、大小,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材料的动态性: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如教师发现前阶段备受幼儿喜爱的语言区无人问津了,通过对幼儿区域活动的观察和了解,发现语言区域里的图书因投放时间长,造成破损严重和内容陈旧。于是,教师动员幼儿把家里的新图书带到幼儿园一起分享。同时,根据近期课程有目的地投放一些用于幼儿查阅资料的科技书籍。果然,语言区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非凡,孩子们相互讲述自己熟悉的故事,介绍自己的新书,并时常光顾新到的科技书籍。材料的动态性还体现在各年龄段及平行班之间的互动上,各班教师应及时沟通、交流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做到材料的互补,资源共享,让材料真正地为活动提供服务。

最后,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收集区域活动材料。家长资源是不可多得的资源,我们区域活动所需的多种材料(纸盒、塑料瓶、钮扣、毛线等废旧物品)很多是家长多提供的。我们要让家长参与到我们的区域活动中,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

以上是我在实践当中得出的有关大班区域材料投放的一些经验。要真正做到合理性地投放区域活动材料,发挥材料最大的教育功能,还有待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