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
拼音lěi 部首耒 笔画6 五行火五笔DII
1.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
2.古代农具耒耜上的木柄。
扩展资料
相关词汇
1、负耒[fùlěi]
《孟子·滕文公上》:“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后以“负耒”指背负农具,从事农耕。
晋陶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南朝陈徐陵《在北齐与宗室书》:“执竿而钓,徵聘不来;负耒而耕,公侯靡屈,何其高也。”清顾炎武《夏日》诗:“眷此负耒勤,羡彼濯流还。”
2、耒子[lěizǐ]
南朝宋时民间模仿官钱铸造的一种钱币。
《宋书·颜竣传》:“前废帝即位,铸二铢钱,形式转细。官钱每出,民间即模効之,而大小厚薄,皆不及也,无轮郭,不磨鑢,如今之翦凿者,谓之耒子。”《通典·食货九》作“莱子”。
3、释耒[shìlěi]
放下农具。谓停止耕作。
《史记·淮阴侯列传》:“﹝将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农夫莫不辍耕释耒,褕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南朝梁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耕夫释耒,桑妇下机。”唐白居易《息游惰策》:“农夫之心,尽思释耒而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