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人善恶两面的成语

2022-08-20 综合 396阅读
白璧青蝇 白璧:洁白的玉,比喻清白的人。青蝇:比喻佞人。比喻善恶忠佞。
出处:唐·陈子昴《胡楚真禁所》诗:“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
褒善贬恶 褒:赞扬;贬:批评。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
出处:宋·邵博《闻见后录》:“君子为小人所胜抑者,不过禄位耳。惟有三四寸管子,向口角头褒善贬恶,使善人贵、恶人贱,善人生、恶人死。”
川泽纳污 以湖泊江河能容纳各种水流的特性。比喻人有涵养,能包容所有的善恶、毁誉。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飞短流长 飞、流:散布;短、长:指是非、善恶。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出处:唐·沈亚之《送韩北渚赴江西序》:“故有谀言顺容积微之谗,以基所毁,四邻之地,更效递笑,飞流短长,天下闻矣。”
飞流短长 飞、流:散布;短、长:指是非、善恶。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出处:唐·沈亚之《送韩北渚赴江西序》:“故有谀言顺容积微之谗,以基所毁,四邻之地,更效递笑,飞流短长,天下闻矣。”
高悬秦镜 秦镜:秦始皇时的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镱子。高挂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镜子。后用以比喻官吏断案公正,执法严明。
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三卷:“(咸阳宫)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是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
好善恶恶 崇尚美善,憎恨丑恶。
出处:《说岳全传》第七三回:“好善恶恶,人人如此。”
清浊同流 清水和浊水一渠同流。形容美丑、善恶混杂,好坏不分。
善善恶恶 称赞善事,憎恶坏事。形容人区别善恶,爱憎分明。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
天理昭彰 昭彰: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出处: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三折:“这一个天理昭昭,谁想到有今朝。”
天理昭昭 昭昭: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吾与回也章》:“伊川有天理昭彰语。”
无遮大会 无遮:没有遮拦,指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平等看待。佛家语,原指布施僧俗的大会。后也用作其它的泛称。
出处:《梁书·武帝本纪》:“舆驾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
薰莸同器 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香草和臭草放在一起。比喻善恶同处,恶者掩善。
出处:《孔子家语·观思》:“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
玉石同沉 比喻善恶一齐受害。
出处:南朝·梁元帝《驰檄告四方》:“孟诸焚燎,芝艾俱尽;宣房河决,玉石同沉。”
彰善瘅恶 彰:表明、显扬;瘅:憎恨。表扬好的,斥责恶的。
出处:《尚书·毕命》:“彰善瘅恶,树之风声。”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