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颜回、子路的问题

2020-10-07 文化 109阅读
《说文》:“回,渊水也”,“回”字的字形就象水的漩涡,是深水的意思。因此,颜回又叫颜渊。 仲由,字子路,卞人,《论语》中也偶尔称其为季路,大概是因为子路做过季氏臣的缘故吧. 颜回(前523--前490年)春秋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子渊,一作颜渊,孔子的得意门人,以德行坚称。亦称颜渊后世也称作"颜叔","颜生"。他贫而好学,笃于存亡,虽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年三十二死,后人称为“复圣”。 在孔门弟子中,颜回以突出的德行修养而著称.对于 "仰之弥高"的孔门哲理,他坚守先生"不耻下问"的教会,一起毕生精力"研之弥坚","欲罢不能",深得孔子的赞赏。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颜回(前523--前490)春秋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子渊,一作颜渊,孔子的得意门人,以德行坚称。亦称颜渊后世也称作"颜叔","颜生"。他贫而好学,笃于存亡,虽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年三十二死,后人称为“复圣”。 在孔门弟子中,颜回以突出的德行修养而著称.对于 "仰之弥高"的孔门哲理,他坚守先生"不耻下问"的教会,一起毕生精力"研之弥坚","欲罢不能",深得孔子的赞赏。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子路(公元前542---公元前480),姓仲,名由,一字季路,春秋鲁国卞邑(今山东省泗水县东)人。幼至孝,百里负米养亲,是历史上二十四孝子之一。后为孔子高徒,性豪爽勇敢,喜闻过,有政事才。孔子任鲁国司寇时,子路为季氏宰(家臣),执行“堕三都”(拆毁季、叔、孟三家私邑费)的任务。后因齐人离间,谗人进陷,鲁定公忠佞不分,刑赏不立,子路于公元前498年随孔子周游列国。先后到卫、宋、陈、蔡、楚等国,历经十余年,风餐露宿,备受艰辛。公元前485年,被卫国聘为蒲邑(今长垣县)之宰。 子路治蒲3年,勤政爱民,兴水利,重农耕,以粟馈众,与民同苦,很受蒲人爱戴。孔子过蒲,三称其善。后来子路又为卫大夫孔悝家臣,在公元前480年死难于贵族内讧。其事情经过:公元前493年,卫灵公归天,逃往晋国的卫太子蒯聩之子辄继位,史称卫出公。卫出公当了国君,实际由其表哥孔悝掌权。公元前480年腊月,孔悝被孔姬、舅舅蒯聩夺权劫持,子路入城相救。至台下,大呼孔悝,孔悝不敢应。子路取火焚台,蒯聩惧,使力士石乞、盂黶( 厌)持戈下台来战子路,子路身被刺伤数处,被砍断其冠缨,将死,曰:“君子死,冠不免。”乃整结其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料到高柴必来,子路必死。后果有使者奉献奇味,启视则肉醢,孔子知是弟子仲由之肉,痛哭由不得其死,遂命弟子厚葬之。今子路坟,就是仲由的肉浆遗冢。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