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模式的释义:中国管理模式与对称管理模式

2020-08-31 综合 225阅读

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管理,都要通过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模式是在管理理念指导下建构起来,由管理方法、管理模型、管理制度、管理工具、管理程序组成的管理行为体系结构。
对称关系是宇宙的最深层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的最根本规律,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科学的管理模式就是对称管理模式-----主体与客体相对称、主体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管理模式。
中华传统文化最大的特色是对称文化。对称文化:天与人、义与利、道与德、理与气、名与实、形上与形下、德治与法治、出世与入世的对称。对称文化:民主与法制的对称、公平与效率的对称、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称、个人与企业的对称、民间与政府的对称。中国管理模式就是对称管理模式。
全球性金融危机说明:经济是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统一,经济管理是微观管理与宏观管理的统一。随着生产社会化、经济宏观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要求的社会管理科学化,管理模式将逐步整体化。作为整体的管理模式,就是管理的综合性、整体性、一般性、人类性,就是管理学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统一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化。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统一的管理模式就是对称管理模式。
根据五度空间理论,空间与层次是时间的展开,空间上并列的不同管理模式,体现了管理思想的不同层次与时间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国管理模式和西方管理模式的横向交替,体现了人类管理模式宏观层面的纵向发展;古代中国管理模式——古典西方管理模式——现代西方管理模式——当代中国管理模式是人类管理模式发展的最大圆圈,人类管理模式发展的其他层面的圆圈都必须首先放在这个圆圈中才能得到合理定位。古代中国管理模式整体上属于人类管理模式发展史的第一阶段,蕴含了人类管理模式发展的全部萌芽。如果把古代中国管理模式排除在人类管理模式发展史之外,认为西方管理模式才是人类管理模式的源头,西方管理模式才是人类管理的标准模式,其结果就是把人类管理模式发展史的小圆圈变成中圆圈,中圆圈变成大圆圈,一方面不适当地人为提高了西方管理模式在人类管理模式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把西方管理模式看成管理的标准模式、唯一模式,另一方面否认了中国管理模式的合法性,以致不能正确把握人类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中国管理模式作为对称管理模式,既是中国“天人合一”、“内圣外王”、“义利统一”、“无为无不为”传统管理模式的现代发展,又是人类管理模式发展链条中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相互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管理模式的背后是管理学范式。“管理学”有两层含义:一是人的管理学,一是类的管理学。管理学科学化的命题是对中华民族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复归,使“以人为本”命题由抽象转变为具体。在知识经济时代,以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创业——为“以人为本”的社会基础,吸收西方管理学的最新成果,中国传统“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将衍化演化出对称管理学,并促进管理学的科学化与极大发展。管理学的科学化就是通过空间时间层次的转型与融合实现发展,就是要用历时性的方法、层次性的方法化解同时性的矛盾,整合同时存在的不同管理学流派,实现相容与超越。管理学的科学化是人类化社会与社会化人类时期的管理学,人类化的管理学与人类社会溶为一体,是管理学的异化、管理学与社会异化的扬弃,是管理学本性的复归与真正管理学的诞生。这就是管理学科学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所以管理学的科学化与管理学的人类化是对称的。管理学科学化与管理学人类化的对称为东西方管理学的融合提供了新的管理学范式——对称管理学范式框架,这套《中国管理模式丛书》就是建构这个范式框架的尝试。
中国管理模式丛书提出了以对称管理为核心的完整的中国管理模式,是对现有中国式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模式化,是对古代中国管理模式的现代化,也是对现代西方管理模式的扬弃、综合与升华。中国管理模式丛书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阐明中国管理模式的内在结构与实践可操作性基础。中国管理模式的产生有历史的必然性;中国管理模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产生,符合人类管理模式发展的、通过空间交替展示时间之矢的自然历史过程。中国管理模式——对称管理模式是中国特殊管理模式与人类一般管理模式的统一。中国管理模式——对称管理模式是中国对人类的贡献。(以上内容摘自:《中国管理模式丛书》,陈世清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8第3版)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