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行星在远地点时,速度小,略低于第一宇宙速度,就被中心天体吸引过来。
随着距离中心天体越来越近,势能转化为动能,行星速度也越来越大,最终再度超过第一宇宙速度。旋转的离心力大于引力,于是行星距离中心天体越来越远,动能转化为势能,速度越来越小.直至略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时(即到达远地点),重新被吸引回落向中心天体运动,就这样周而复始。
因为行星形成时初始力量几乎很难恰巧与轨道成切线,所以几乎所有行星轨道都是处于动能势能相互转化状态,现象上体现的就是轨道椭圆形。
行星那椭圆形轨道的两圆心点之间就是太阳围绕某点运动的距离。是恒星在绕着某点用了一定时间所走过路程所形成的距离。而且由于行星的速度比恒星速度快,它在与恒星同方向行走会很快超越,过了恒星最近点,由于有强大的惯性,行星有冲出轨道的欲望向前方行走,由于热胀冷缩力的作用。(用热胀冷缩比较直观)就是超过正常越轨道多了热膨胀力就小了,而冷缩力也表现为吸引力会增加,就是到了离太阳最远处也就是太阳前进的正前方,也冲不出那太阳充许地球最大的轨道范围。由于太阳的继续前进,由于引力就是冷缩力的增加,地球与太阳就会相向而行越走越近。过了最近点它们又会背道而驰,由于惯性又会超过正常点,过了那最远点地球转弯又会来追恒星。重复前面的过程。注意在这过程中惯性很重要。举一个例子:有两人在一条公路上跑,一个快,一个慢。快的围着慢的转圈跑。快的与慢的同方向时会由于惯性超过慢的前方较远处才能转换过来与慢的相向而行,否则快的转弯过急容易与跑得较慢的人相撞。由于惯性又会落后慢的在反方向较远才能转过身来追慢的人,如此反复。这就是行星绕日运行轨道是椭圆形态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