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发呆有什么好处或是坏处,从心理学上说,人

2020-08-27 社会 115阅读
一、头脑一时空白的状态。头脑中一时装的东西多了,或者头脑急转弯转不过来时,会发生这种状态。这是头脑需要调整,人人都会有。很短暂,有时自己会注意到,有时就这么过去了,无所谓好坏。
二、完成了某桩过度用脑的事,或者过度耗用了体力,放松下来休息时,也会呈现出什么念头也没有的状态。如果此时电视正在播放电视节目,眼睛看着屏幕,其实看什么也没印象。如有人突然问,刚才放的什么,你还说不出来。这也是一种呆状。
三、专注于某个问题,陷入深思,外表松弛,目光呆滞。此种情况,通常是被他人发现,他人说,你在那里发什么呆?或者说,看你,又发呆了,自己才知道。这是一种思维集中到某一点,身体其他部位处于脱管而呈现出的呆状。
这三种情况,在我身上都出现过,也发现他人有过。前两种状况,属生理性调整,无关心理学。后一种状况属过度集中精力的外像,也无关心理学。
过度的痛苦、悲伤、遗憾,也会让人呈现呆滞状。这是一种受情绪强力左右丧失正常意识的状态,是心理承受力突破极限而导致的状态,负面情绪高度紧张,最极端时崩溃导致昏厥。例如猛知亲人患重病、亲人去世、遭遇重大缺失等等,极需干预和排解。遇到这种情况时,有时会见人相劝,说你想哭,就哭吧,哭出来就好过些了,就是排解负面情绪的一招。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