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拆掉门前台阶是一种常识回归吗?

2020-09-29 时事 76阅读

宁夏广电新闻中心6月26日消息,在银川市兴庆区政府大楼门口,有一条二十多阶的楼梯,群众来这里办事必须爬过台阶,很不方便。可是就在昨天,这个台阶被拆除了。小小举动,赢得了群众的点赞。

在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各地举措不断。比如政府大院拆墙透绿,打开大门,让市民分享单位停车位、厕所、文体设施等。南京还举办市级机关大院“公众开放日”,公务员担当讲解员,昔日机关深深的“大红门”,告别神秘莫测,正走向阳光、公开、透明。

每一个细节的改变,都对接了民众的需要,自然赢得了掌声。政府的亲民形象,也由此渐渐树立起来。在市民的激励声中,政府也获得了寻求更好改变的动力。官民之间的这种良性互动,甚合民意,多多益善。

不过,有一点,似乎有必要提个醒。我以为,在类似种种改变中,有相当一部分,实际上是在纠错,而非主动追求更高标准、更严要求。

比如,反腐剧《人民的名义》热播后,剧中“丁义珍”式服务窗口,在现实中找到了众多的“原型”,于是,一夜之间,拆除、改造了不少“半蹲半跪”式窗口。对此,群众给予了赞扬。因为今后到窗口办事,不再有遭罪的感觉了。

这个时候,如果政府将此作为工作成绩,写进各类总结,就不合适。

很简单,当初把窗口弄成那个样子,用意就不怎么厚道,尤其是那些信访接待窗口,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群众不方便而少来、不来。也就是说,“丁义珍”式窗口,一开始就是一个错。

拆除、改造,是一个纠正错误的过程,如此来回折腾也要花大量的冤枉钱。造成的浪费只字不提不说,还将此记入“成绩单”,甚至还自我拔高到“转变服务理念”“提升机关作风”的高度大加自赏。这显然不能视为正常。

更需要做的,是反思这一番折腾下来,造成了多少财政浪费,在群众那边失掉多少分,谁该为此担责,有哪些教训需要汲取?这样总结,才会让人长记性。

回到银川兴庆区政府拆除门前二十多级台阶事件。从报道看,以往群众来办事必须爬过台阶,很不方便。这说明,原先设计就是有问题的,如果只是设计水平问题还不打紧,有无追求“高大威严”的目的?而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政府门前的那20多级台阶,都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存在,早就应该拆除。

打造服务型政府,重要的一点,是学会换位思考,以将心比心作为朴素标准对待群众,工作就不会差到哪儿去;如果服务者存心不想给群众方便,甚至故意设置“丁义珍”式半蹲半跪窗口,则更需要重温并牢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否则,连服务群众的资格都成问题

来源:长城网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