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质结构的框架为:
夯实“二本”:良好师德为职业之本,科学理念为改革之本;
储备“三力”:渊博知识为磁力,奇妙艺术(方法)为魅力,厚实科研功底为伟力;
张扬“三点”:扎实基本功为起点,高强能力为支点,鲜明个性为亮点。
二分法
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认为教师素质结构主要由“知识和道德品行”两方面构成。传统的教育学视野对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也主要认为包括两大方面:
‘德与才。“德”主要指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才”是指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和才能。
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教育思想,他希望广大教师努力在政治上、业务上不断提高,沿着“又红又专”的道路前进。“政治思想过硬和业务素质”较强是邓小平同志所认为的教师应当具备的两个基本素质。
三分法
华东师范大学的著名学者叶澜教授,在肯定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的基础上,将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分为“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能力结构”三个方面。未来教师首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
其次,未来教师的专业素养在知识结构上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
再次,未来教师专业素养中的能力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能力结构三个方面综合的结果称之为教育智能。具有教育智能,是未来教师专业素养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
四分法
将教师专业素质分为“教师的观念结构素质、教师的知识结构素质、教师的能力结构素质、教师的身心结构素质”
四大方面:
第一,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结构之核心。决定并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存在和发展方向。
第二,“T”型化知识素质——结构之基础。“T”型化的知识结构应包括三大块:一是生活常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反映知识面那些部分;二是所教科目的专业知识,反映知识结构中纵向研究的程度;三是教育、心理学知识,反映教师的职业特点。
第三,复合型能力素质——结构之重要。应具有以下能力:表达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造性的教育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第四,健康的身心素质——结构之必要。包括两层的定义,一是身体素质,二是心理素质。
五分法
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五分法认为,教师素质包括“教师素质结构的业务方面、政治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师素质结构中的五个主要因素不是处在同一平面的并列关系,而是在三维空间规律而有序地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处于最高层次和主导地位的政治思想素质;二是处于中心地位的业务素质,三是处于基础地位的文化和身体素质,概括为“五因素三层次”说。
中国著名学者林崇德教授将教师素质分为:教师的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行为和策略。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教师的知识水平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是其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教学行为是教师素质的外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