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好还是慢节奏生活好

2020-04-16 汽车 57阅读
在这个信息的时代;这个有电视、网络,信息传播速度不断提高的时代;这个汽车代替走路,火车不断提速,飞机能够到达世界所有角落,地球逐渐成为地球村的时代。人们不断追求“快”节奏、高效率生活,似乎忘记了什么叫做“慢”。那些慢节奏的生活离我们远去,人们没有了悠闲的心情,有的只是怎样更快的提高生活质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在一千多年前描述的田园式生活,在如今这样一个追求速度的快餐时代,早已成为一个久远而模糊的传说。在生活节奏的刻度精确到以秒为单位,我们还有多少时间来感受最本真的快乐?
米兰•昆德拉在他的作品《慢》中阐述了慢与快的概念:“慢”是指没有汽车电话的十八世纪,出门要靠笃笃悠悠的马车,信息要靠磨磨蹭蹭的信件,那时候有“古时候闲荡的人”,“游手好闲的英雄”;而“快”指二十世纪,那些悠闲“随着乡间小道草原、林间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在机器革命了自然的世界里,生活被装上了发动机,我们开始了转瞬即逝的生活。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采用了三线并行的方式,先是在开头写我和妻子薇拉在公路上行驶,对快与慢的不同展开了沉思;之后接着便引出了维旺•德农的小说《明日不再来》,这篇故事讲述了十八世纪骑士与侯爵夫人的一个夜晚,这条线承载着慢的精髓;然后是作者对享乐主义进行了探讨,在小说中对故事本身进行评论,又促使了小说的发展;接着对那时政治的丑陋面貌展开了描绘,引出关键词“舞者”,这时作者精心构造的人物终于要出现了;接下去大部分的篇幅都交给了当代的这出闹剧。
在作品的开始,举了跑步的人和摩托车手的例子。摩托车手专注于飞跃的那秒钟,自时间的持续中抽离,处于一种迷醉的状态,忘记了所有,甚至自己,因此他毫无恐惧;而跑步的人正好相反,他始终待在自己的身体中,必须不断地想到自己的脚茧和喘息,并感到自己身体一切的存在。当人被机器赋予了速度的快感之后,一切便改变了:从这时候起,身体已置之度外,交给了一种无形的、非物质化的速度,纯粹的速度,实实在在的速度,令人出神的速度。
那么,慢的乐趣为什么就失传了呢?作者将之归结为一个方程式:
“介于缓慢与记忆,速度与遗忘之间,有一个秘密的关联。拿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情况来说吧:一个人走在街上。突然,他想记起某件事但记不起来。这时候,机械性地,他会放慢脚步。相反地,想忘记一件发生不久的惨痛意外,他会不自觉地加快脚步,像是要快速地远离这个时间上离他还太近的事件。
在存在的规则中,这个实验构成了两个基础的方程式:缓慢的程度与记忆的浓淡成正比;速度的高低则与遗忘的快慢成正比。”
为了描述慢和快这两个概念,作者描写了同一个城堡里,并行十八世纪、二十世纪和作者自己的不同的三个夜晚。十八世纪讲述了慢的精髓,这种慢是骑士与T夫人驾马车往城堡时的慢,是他们携手漫步花园的慢,是骑士从T夫人那里出来后的慢。T夫人掌控着进程,太快时她会慢下来,设计了小屋的插曲,使她与骑士在幽会的最后阶段,在新背景下享受慢的极致。而二十世纪的故事就热闹的多,一个关于“舞者”的故事,讽刺的笔法,一出接一出的闹剧:捷克昆虫学家受到嘲笑、被人打;凡生在泳池边和茱莉交媾,居然阳痿,并且理直气壮。这一个夜晚发生的一切都极为不堪,是所有人都希望赶快遗忘的。
两种不同的享乐追求在文中出现。明日不再来,就一晚上,慢的乐趣就体验至极;而记忆里的不堪,则想尽快被掩盖。本文一直出现的存在主义公式是越慢记的越深,越快忘的越快,作者在两个夜晚的自由切换中,对比越来越明显,慢和快也越来越格格不入。
作者在书中写道:“捷克的一句谚语,将他们温柔的闲暇以一个定义来比喻:悠闲的人是在凝视上帝的窗口。凝视上帝窗口的人不无聊,他很幸福。在我们的世界里,悠闲却被扭曲为无所事事,其实两者完全不同:无所事事的人心情郁闷、觉得无聊,并且不断寻找他所缺少的动力。”
我想起在希腊,爱琴海边总有一群垂钓者,他们在海边坐一天,也许没有什么收获,却心满意足,那样悠闲的生活在一些人看来也许是在浪费生命了。但我可以肯定那些垂钓者正凝视着上帝的窗口,而我的一个梦想便是坐在爱琴海边做一名垂钓者,享受那一刻的闲逸,体会慢节奏的生活。
我们唯一的希望取决于能否做一个幸福的人,那么享乐主义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幸福,慢的乐趣亦是为了获得长久的乃至永恒的幸福。
1986年在罗马,慢生活的倡导者们建立了自己的协会,他们的口号是:“为每个人创造时间,每个人都有时间。”提倡放慢生活的节奏,体会生活的快乐。
明日不再来,所以,让我们慢下来,慢下来,体味揣摩,生命的幸福。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