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歌词里,写的是景德镇的瓷器?

2020-04-17 文化 355阅读
青花瓷是元代时期景德镇瓷工的创造发明,当时烧制就已经十分成熟,至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就更以胎釉精细、青花浓艳、造型多样而负盛名。清代唐、雍、、乾年间的青花瓷烧造成就更加显著。明代时,景德镇和各地民窑生产了大量青花瓷器。图案纹饰突破了历来规范化的束缚,出现了大量的写意花鸟、人物、山水以及各种动物题材的画面,构图奇巧,线条洒脱,时而逸笔草草,自然逼真;时而率意勾勒,形神皆备。天启、崇祯年间常见的“吹箫引凤”、“达摩面壁”、“秋江晚渡”、“枯石寒禽”、“荷花鹭鸶”等图案,有的用笔秀润,有的简劲含蓄,力求在人物、动物的个性上用心,令人遐想联翩。
明代的民间青花瓷中,还常常见到画面生动、逗人喜爱的婴戏图,如“捉迷藏”、“放风筝”、“斗蛐蛐”等,色泽雅丽,笔调奔放而优美。
在明代民间青花瓷的创作中,绘瓷艺人还常常将绘画、书法巧妙地融为一体。象征吉祥的“福”、“禄”、“寿”、“喜”本不是绘画题材,但古代绘瓷艺人经过巧妙构思,亦将其表现在瓷器上,并使其升华为具有装饰美的形象。如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常见用松枝组成的“福”、“寿”字图案;万历、天启年间的灵芝托“寿”,灵芝托“喜”的画面,甚至不用衬托物直接书写在瓷上的书法“寿”字,看来亦饱满、流利,给人艺术享受去年春晚舞台上,周杰伦的《青花瓷》备受好评。目前,《青花瓷》在观众最喜欢的2008春晚歌舞类节目评选中排名榜首,总得票数仅次于赵本山的小品《火炬手》。几乎在同时,新片《大灌篮》也捷报频传,该片自大年三十全国公映以来,也取得了非凡的票房成绩,7天全国票房突破1.5亿元,成为历年来春节期间票房最高的华语片。 一时间,周董可谓是意气风发春风得意。不过偏偏有不识相的人跳出来要扫兴,指出这首歌曲的歌词中却存在着错误——著名收藏家、鉴定家马未都说,该歌词中有两处错误,其中一处错误堪称“谬误”,懂些鉴赏知识的人都会看得出。   这位专家马未都指出,其中谬误最重的一句是“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此,马未都的解释是:青花自诞生之时迅速成为中国瓷器的霸主,700年来无人撼动。可瓶底从未书写过汉隶,仅在明崇祯一朝某些青花器身偶写过隶书。另一处错误是“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马未都说,这句歌词的错误之处在于“宋体落款仅见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而青花瓷器中未见过。”马未都还指出,在周杰伦前面唱歌时,后边背景中出现了几件瓷器,其中一件是晚清仿品,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赝品”。   首先真的要好好感谢这位马专家给笔者上的这样一堂生动的陶瓷文化课,印象中《青花瓷》被大众关注已经是第二次了,在此之前的一次是因为这首歌词成为了中学生的考试内容而引发的争议。令人不解的是,大家对于这首歌的关注似乎更多的是着眼于细枝末节而不是事物本身。应该说这位马先生的观察力可谓一流,能够在如此细微之处严谨地分析出歌词与事实的不符之处。但这位马先生似乎也忘了,歌词作为一门艺术,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很多时候歌词会因为旋律韵脚等原因而并不会如口语或者书面语般的通畅,更多的是一种语言的美感。这种美感来自于文字的玩味与堆叠,如果太过较真恐怕也就失去了意义。如果真如实际情况地将歌词改为“在瓶底书隶书仿前朝的飘逸”恐怕无论怎么听起来都是如此拗口。   艺术的创作是天马行空不拘一格,就拿陶瓷艺术来说,虽然会有一些制作的基本规范,但一件精美的青花瓷无疑也是创作者心血创意而成。如果拘泥于传统世俗,恐怕也就不会有如此之多的传世之作留传于世。同样的,作为艺术创作的歌曲歌词也是如此,如果看过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你一定会被他的写意的词句迷住。就是这样的不拘一格,才会有《青花瓷》的成功。至于那些陶瓷文化上的小小谬误,似乎并不是这首歌的重点。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