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常州市位居长江之南、太湖之滨,处于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地带,现辖金坛、溧阳2个县级市,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5个行政区,总面积43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0万人。历史上,常州地杰人灵,名人荟萃,曾出过15位状元、1948名进士,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季札、《昭明文选》主编萧统、清代思想家龚自珍等。近现代涌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常州三杰”,李公朴、史良等爱国人士,华罗庚、刘海粟等名家巨匠。作为江南经济发达、工商比翼著称“三吴重镇,八邑名都”,常州是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最早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和对外开放城市。该市近年来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及医药五大产业,成为推动常州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80.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77473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50.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82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838元。
交通环境方面,京沪高铁、沪宁城铁,以及沪宁、宁杭、常宁,沿江(常苏)高速,常澄,锡宜等高速公路,以及4D级民航奔牛机场,构成了发达交通网。城市公共交通现已建成快速公交BRT一、二号线及六条支线。生态环境优良,2011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达343天,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2%,人均公共绿地达12.4平方米。
常州连续10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2.3%。以全国知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常州科教城”为引领,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18家,累计建设企业“两站三中心”625家,各级孵化器面积达364.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610家。2011年全年授权专利11390件,其中发明专利744件。
常州近年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先后出台“龙城英才计划”,实施“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开展“创业之桥”活动。2011年,全市引进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250个,国家“千人计划”30多名,实施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培育计划236个,入选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双创人才”25名。
参考链接:http://tieba.baidu.com/p/3543220980
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