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是计算机的核心,它有很多可以反映其性能的参数或指标,这里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1.CPU工作电压
Supply Voltage,工作电压指的也就是CPU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早期CPU(286至486时代)的工作电压一般为5V,那是因为当时的制造工艺相对落后,以致于CPU的发热量太大,弄得寿命减短。随着CPU的制造工艺与主频的提高,近年来各种CPU的工作电压有逐步下降的趋势,以解决发热过高的问题。
2.CPU外频
外频是指系统时钟频率,即系统总线频率。
3.CPU主频
CPU运算时的工作频率。一般而言,主频越高,单位时钟周期内执行的指令就越多,CPU速度就越快。当然,因为不同CPU的内部结构差别很大,所以CPU速度也不是完全由主频来决定。
4.CPU倍频
倍频是指CPU外频与主频相差的倍数,是通过倍频电路实现的。
主频、外频和倍频三者的关系是:主频=外频×倍频。
5.地址总线宽度
指CPU的地址线位数,它决定了CPU可以访问的物理地址空间(可寻址内存大小),简单地说就是CPU到底能够使用多大容量的内存。16位的微机我们就不用说了,但是对于386以上的微机系统,地址线的宽度为32位,最多可以直接访问2的32次方=4096 MB(4GB)的物理空间。下一代CPU将使用64位数据和地址总线宽度,具有对目前来说足够巨大的数据处理和寻址能力。
6.数据总线宽度
是指CPU的数据线的位数,它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数据流量的大小,而数据总线宽度则决定了CPU与二级高速缓存、内存以及输入/输出设备之间一次数据传输的信息量。
7.内存总线速度
内存是指由CPU地址总线控制的存储空间,内存总线则是指CPU与内存之间的连接通道。一般的应用程序都要先调入内存,CPU才能通过内存来执行相应的数据处理。由于内存和CPU之间的运行速度或多或少会有差异,因此便出现了二级缓存,来协调两者之间的差异,而内存总线速度就是指CPU与二级(L2)高速缓存和内存之间的通信速度。
8.FPU
Float Processing Unit,浮点运算单元。
9.指令集
CPU指令的集合。如MMX指令集、SSE指令集、3DNOW指令集等。
10.L1高速缓存
CPU一级高速缓存。在CPU里面内置了高速缓存可以提高CPU的运行效率。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容量越大,性能也相对会提高不少。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芯片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
11.L2高速缓存
CPU二级高速缓存。
12.晶体管数
CPU内部集成的晶体管的数量,可以衡量CPU集成度的高低。一般而言,CPU集成度越高,功能越强。
CPU性能与很多方面有关,普遍的理解是频率,但这是一个Intel给公众造成的误区。事实上 CPU性能=IPC(CPU每一时钟周期内所执行的指令多少)×频率(MHz时钟速度) 所以才会出现AMD的cpu频率与型号的出入(3000+意思是与3.0的P4性能“相同”,而实际频率只有1.8)。不仅如此,二级缓存大小也影响U的性能,经验上看(AMD的)512k和1M二缓相当于差200Mhz的频率(自己试验不一定通用),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