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采桑子》全文

2020-06-16 娱乐 161阅读

《采桑子·当时错》

清代:纳兰性德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译文:现在才知道那时我错了,心中凄凉迷乱,眼泪默默落下,满眼看到的都是春风,事物却非于从前。后来知道这是没有办法的,勉强说后会有期,像这样别离,梨花落完了 ,月亮已经在天的西方。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三年,在顾贞观的介绍下,纳兰结识了江南才女沈宛。他们一见如故,但沈宛是一风尘女子,在当时清朝的环境下,他们是不能成婚的。在沈宛经过长时间的煎熬之后,她提出了分手,纳兰极力挽留,却未能留住。

《采桑子》率直平白,词人把对爱人的深情以及被迫分离永难相见的痛苦与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首句直抒自己的心意“当时错”,“心绪凄迷”是本篇抒情的重心。

而作者的“心绪凄迷”正是由上句“错”引发出来的,但如今才明白“当时错”,可作者所谓“错”是什么呢?错在不该相识,还是错在没有牢牢地把握与爱人在一起的时间呢?“错”字留给了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与余地,值得每一位读者去慢慢咀嚼。

“红泪偷垂,满眼春飞百事非。”一个美丽的女子偷偷地垂泪,“百事非”明明与“满眼秋风”更搭,可为什么是满眼春风呢?满眼春风,应呈现一片欢快,生机之景。可春愁无限,在繁花似锦的春景中独会百事皆非的悲哀,而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步入了秋天。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强说”让这份期待见面的欢期变得难以预见,明知是谎言,但还亲自编制。约定好的见面,却不知一别竟成了永远。此时此刻,诗人的内心是悲凉的,无奈的,欲哭无泪,欲诉无言。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梨花在风地吹拂下,带着淡淡的幽香落入词人的手中。以景结情,以景语“客观风月”昭示着诗人“主观风月”,这既是作者的修辞,也是他的无奈。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