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千与千寻》成功之处,总结为三点:
时代因素、集体努力、宫崎骏个人思想的平衡
第一,时代因素
《千与千寻》选择的题材,与时代是相呼应的。
上世纪末,EVA的爆红,反应了那个时代人们的集体意识需求。王道作品固然受欢迎,但是那些勇敢、积极、进取的角色,越来越难以在新千年的孩子身上得到共鸣与认可。同时,当时日本动画的“宅气”并不浓重,来自作品受众的限制几乎不存在。
拿宫崎骏的话来说——“还没有一部真正给十岁孩子看的作品”。十岁的孩子并没有神奇的冒险,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情,他们无知、弱小且懦弱,“不能判断自己是不是幸福”。
于是,宫崎骏创作了他作品中第一位怯懦、软弱、犹豫的主角——荻野千寻,这位少女相较于其他宫崎骏作品的女主角来说甚至有些丑陋。
第二,集体努力
千寻的成功,绝对不止宫崎骏或者吉卜力的努力与奋斗,还有很多人的集体努力。
首先,它在票房上获得了空前的巨大成功。
《千与千寻》当年票房收入高达304亿日元(之后再次小规模上映,又有增长),观影人次高达2350万。这是什么概念?
日本人口约为1.2e,按照比率进行推算,如果换在中国,它会获得(单张票价计30元,中国人口计13亿)——76.4亿人民币票房。
这种级别的票房,单靠作品实力绝对是不可能实现的。吉卜力一直的票房号召力,加上强而有力地宣发、排片,让《千与千寻》获得了史无前例的票房成功。
最后,还是宫崎骏和吉卜力的努力结果。
宣发只是手段,这部作品能到达什么高度,还是要看它的质量。
而《千与千寻》的质量,极其出色。
出色在那里?
它完美的将大气、深邃的世界,浓缩在了一个有些狭隘的怯懦少女的成长故事里。
太厉害了,在观看的时候真的没感觉有多么出色,但细细一想,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废柴主角遇到各式各样的人,发生各种故事,最终获得成长。这种故事在日本动画中有太多太多太多,但那些故事往往不是让观众大呼矫情胃疼就是一龙傲天,让观众看得要么无聊胃疼得要死,要么太空洞脱离实际,要么显得太小家子气。
这些缺点,在《千与千寻》里面连一丁丁点都没有。
“你们能理解他的感受吗?你们知道他有多努力吗?你们能为他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吗?他只是个孩子,你这个年纪遇到这种事情不知道会搞砸成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