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2020-05-26 时事 182阅读

建院初期一批享誉海内外的中医名家,如内科黄文东教授、丁济民教授,外科顾伯华教授,妇科陈大年教授,儿科徐仲才教授,骨伤科石筱山教授,针灸科陆瘦燕教授等。他们独树一帜的学术造诣和大家风范为医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些著名中医大家的垂范下,医院新一代名医辈出,目前,医院拥有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11名,上海市名中医16名,在上海市医院中占有绝对的优势。
医院医疗技术力量雄厚,共有卫技人员992人,占职工总数的80.38%;医师313人、护理人员399人,其中高级职称179人,中级职称278人,硕博士占医师总数35.01%。医院拥有螺旋 CT、DSA、DR、系列电子内窥镜、腹腔镜、超声刀、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血浆置换仪、流式细胞仪等先进的医疗设备,医疗设备的质和量均走在同类医院的前列。 医院的中医特色鲜明,冬令进补膏方门诊、冬病夏治门诊、中医专家门诊等,每年都吸引了大批患者前来就诊。目前医院年门诊量达110万人次,医院年膏方门诊量12000料,中药饮片年使用量达到2630吨,年饮片配方逾700万帖,均位居全市医疗机构之首。
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中医学科建设,医院已建立起了雄厚的中医临床学科优势。目前医院拥有上海市中医外科和中医肿瘤临床医学中心,是上海市唯一拥有2个临床医学中心的中医医院。医院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重点专科3个,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9个,特色专科床位数占全院床位的70.93%。 经过多年的建设,医院已在全国中医界建立了优势的学术地位,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目前医院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个、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1个、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1个;医院还有全国专业学会主任、副主任委员16名,上海市专业学会主任、副主任委员37名。
在学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医院积极探索中医继承工作的新思路,在国内首先开创了名中医工作室这一中医传承的崭新模式,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上海市有关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同时医院还成为“抢救性继承老中医专家经验”国家科技攻关的组长单位。名中医工作室这一中医传承新模式,为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证,目前医院进入上海市各类人才培养计划的中青年医学专家有35名。
近年来医院共获得国家“863”计划1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在研局级以上课题166项,共获得科研经费资助2479万元,在研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在全市同类医院中均名列第一。近3年来,医院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各级各类奖项20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公示6项。医院在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上同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共获得国家新药证书2项,新药临床研究批件4项,签订成果转化合同10项,合同总额达2240万元。
在医疗、科研获得丰收的同时,医院在教书育人领域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年来,共主编全国规划教材3部、主审全国规划教材2部;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临床医学院,医院有临床医学教研室17个,教师107名,硕导54名,博导23名;“十五”期间共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5名,硕、博士研究生654名,本科生401名;培养海外留学生50名,进修医生310人次。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是于1960年由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和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合并而成。她的前身是建院于1906年的上海四明医院,是一所沪上的百年老院,位列上海十大综合医院之一。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认定为三级甲等中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1984—2006年十二次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1998年荣获上海市卫生系统规范服务、行风建设“红旗单位”称号;1999年荣获卫生部“全国百佳医院”称号;2004年第三次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2005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01年医院通过2000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全国首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中医医院。
医院拥有东西二部,核定床位1000张,开放床位1320张。西部位于普安路185号,毗邻淮海公园,占地28亩。东部于2005年4月23日正式启用,位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张衡路528号,投资6亿元,占地160亩,是融现代建筑与传统特色为一体的园林式医院。2006年全院门急诊人次为123万左右,出院病人数为2.1万左右,平均住院天数16天,病床使用率95%以上。
成立于2001年的曙光医院集团已实现核心医院与集团成员医院之间的双赢发展局面,曙光的品牌不断提升。集团目前有9个成员单位,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和西医医疗机构。性质覆盖盈利性与非盈利性、治疗型与康复型,区域涉及上海市郊、浙江等地。海外市场也在近年得到了拓展。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医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时俱进,在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实现“建设亚洲中医临床医、教、研中心”的战略目标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医院医疗设施齐全,配备有1.5T双梯度核磁共振、16排螺旋CT、全数字X光摄片机、数字血管造影机、基因芯片扫描仪、发光免疫分析仪、全自动模块式生化仪、荧光定量PCR检测仪、数字化电子胃肠镜、血液透析仪、高压氧舱等大型医疗设备。
医院设有属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的研究所3个、临床研究室14个,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3个、二 级和一级实验室8个。自1995年以来,承担各级科研课题1107项,其中部级、国家级课题270项。医院从“六·五”起连续承担了国家科委攻关项目的研究,其中“十·五”攻关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0项,医院获得科技成果奖150项,其中部级、国家级科技进步奖58项,专利3项。 作为全国中医院校中最先成立的临床医学院、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的临床基地,曙光临床医学院先后承担了中医专业五年制本科生、中医七年制临床专业硕士生,硕博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及短期研修生、中医护理本专科生、夜大学等的课程教学、临床见习和实习任务。现有教研室16个,博士学位点5个,硕士学位点10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每年承担1000人次以上的各类研究生、留学生和其他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接受300多位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医师和学生的进修、培训。
医院现有职工总数1500余人,具有正高级职称84名,博士生导师26名。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11名,担任全国和上海市专业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以上的专家109名。医院在人力资源的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医院拥有7名上海市名中医、23名曙光名中医、18名曙光高级中医师,在充分发挥传统医学优势方面,形成了“名中医挂帅、高级中医师当家”的曙光特色。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