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县市长选举始于何时?还有其乡里长的选举,各级议员的选举。

2020-09-18 时事 319阅读
一、直辖市
中央→直辖市→区→里
台北市→松山区→精忠里
-除区长为派任,其余皆为民选。
直辖市,顾名思义中央直接管辖。过去只有两个直辖市,台北市和高雄市,台湾媒体习惯用语「北高两市」;目前则增加三个直辖市,俗称五都。11月27日,台湾选的就是五都市长。
台北市:没有任何变动,五都之中面积最小
新北市:台北县直接升格,五都之中人口最多
台中市:台中县市合并升格
台南市:台南县市合并升格
高雄市:合并高雄县,都市辖区扩大,五都之中面积最大
二、县市
中央→(精省)→县→乡镇市→村里
中央→(精省)→市→区→里
台东县→池上乡→大坡村
彰化县→员林镇→黎明里
花莲县→花莲市→民乐里
基隆市→七堵区→玛东里
-乡镇市的市,与县市的市为不同层级,县市层级高於乡镇市。
-信封上,乡镇市区(包含直辖市的区),常列为同一栏位。
-乡镇市视为同层级,市比乡镇人口多,镇比乡人口多。
-市比乡镇、镇比乡享更多财政预算。
精省、冻省前,省和直辖市的地位同层级,皆属中央管理。精省后,没有太大差别,只不过省立医院、省立高中→国立医院、国立高中;财政预算由原本中央→省→县市,转变成中央→县市,某种程度上和日本很相似。
而因应新五都时代,财政预算的中央统筹税款,将由现行(北高两市旧时代)分配给直辖市43%、县市39%、乡镇市12%的比例,调整为直辖市61% (五都时代)、县市24%、乡镇市9%的比例。
五都人口占了总人口的一半,单就人口比例,不管其它因素,五都拿6成财政预算,是蛮合理。
三、民意代表 (民代)
有行政机关,就必须设有监督机关制衡。中央有立法委员(立法院),直辖市有市议员(市议会),县市有县议员/市议员(县/市议会),乡镇市有乡/镇/市民代表 (乡/镇/市 民代表大会)。以上这些通通可用「民代」一词来代称。行政首长改选,民代也要跟著改选,而应选人数按人口比例规定计算。
四、投票资格
1.年龄
满20岁就是公民,只要没被法院褫夺公权,就享有选举权,可以投票。
2.户籍
投票一切都以户籍「设籍地」为准。有选举权不代表有投票「资格」,而投票「内容」、投票「地点」,都是看户籍所在地。
例如:以这次五都选举为例,户籍必须设在五都辖区内,才有投票资格。
-A住在台中市,户籍也在台中市,这次五都选举,他理所当然有资格投票。
-B在高雄市工作,户籍却设在老家彰化县,五都选举他没有投票资格。
-C和先生住在台北市,可是户籍却设在新北市的娘家,五都选举若想投票,C必须回新北市娘家附近的投票所,而且选的是新北市的市长。
3.二合一/三合一/四合一...
行政首长改选,相对监督的民意代表也要改选。媒体虽说五都大选、决战五都,实际上中选会的定调为「三合一选举」:直辖市长、直辖市议员、里长(仅五个直辖市辖区内的里)。
同样的,2008年的总统大选,中央的民意代表「立法委员」也要跟著改选;2009年县市长选举,县/市议员一并改选。
4.选区
上述说到,以人口计算民代应选席次(人数)。县市、直辖市的人口众多,民意代表不可能服务全县县民、全市市民,於是就有「选区」划分的产生。
以五都的台北市为例,台北市12个行政区(直辖市→区),共8个选区,扣除两个为不分区的平地原住民、山地原住民,其余12个行政区,相邻的区,两两配成对,划分成6个「选区」(12/2=6)。
每个选区依照不同人口比例,计算出应选席次。拿台北市第一选区为例,由北投区和士林区组成,按这两区的人口比例,计算出应选为12席(12人)。例如:甲住在台北市北投区,如果碰到市政上的困难,可以找该区当选市议员作陈情。
5.妇女保障名额
四分之一的妇女保障名额,这是宪法所保障。不过实际上台湾女性参政比例在亚洲算是很高的,这次五都所有女性市议员占了整体34%。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