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於泰戈尔
泰戈尔于公元一八六一年五月六日,生于印度加尔各答,死於
公元一九四一年八月七日,一共活了八十岁。
他的父亲名叫德本,母亲名叫萨拉达,兄妹一共十人,他是最
小的一个。
他於二十三岁时结婚,生有二子三女,於三十岁前后,后的长
女次女相继夭折,幼子殇亡,妻子也逝世了,这种极度的伤痛,
使他的思想和作品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他於一九一三年,以『颂歌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这是东
方人获得这项荣誉的第一人。一启雀胡九一二年曾携带自己英译『园丁
集』,游历欧美各国,并在各大学讲演,深受欢迎。一九一五年
英皇以爵士荣衔。一九一六年游历日本,一九二0年再赴欧美。
他於一九二四年来到中国讲学,深受我国人士欢迎,并与当时
我梁启超、胡适、徐志摩等人,结下很深的友谊,梁启超并给泰
翁取了个『竺震旦』的中国名字。泰翁亦以此事为荣,对中国更
产生深厚的感悄拦情。他曾在病塌上写一首纪念中国的友情诗:
在异乡开著不认识的花朵,它们的名字也生疏,
异乡的泥土是它们的祖国;
但在灵魂的乐土里,
它们的亲属,却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从以上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看出,泰翁对於中国的真实感情。
在泰翁的著作里,最使我醉心的,是他的诗集。他的诗不但充
满了哲理和智慧,而且对人生表现了最大的热爱与关怀。读他的
诗,有如咀嚼橄榄,啜饮玉液,并不像艾略特那些诗作,艰深难
懂,晦 不堪。自岁罩从泰翁来华之后,也同时掀起了中国文坛上的
狂热。许多书店均抢著翻译他的著作,但均流於草率,而且零散
不全。如郑振铎为当时对泰翁颇有研究的人,亦不免错误百出。
直到来台之后,糜文开先生的译本问世,泰翁的诗作,才算有了
一个全貌。而且译笔严谨,十分值得信赖,给我的译文,实在作
了很大的铺路工作。
泰翁的诗作,一共有八集,尚有『落日之歌』仍付阙如,原因
是在台湾无法找到原本,去年我曾托人到国外去找,亦未如愿。
好在此篇是泰翁的早期作品,亦诗集里最脆弱的一环,对於读者
的损失并不太大,将来有机会我一定会把它补上。
我对泰翁的作品,虽然下过很大的功夫,但我仍不敢说,我的
译文要比以前的几位都好,只是我是个写诗的人,在某些地方,
可能对於『诗』的感爱要稍为深一点罢了。
更多内容请参考http://content.edu.tw/junior/chinese/ks_wg/chinese/content/poem/f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