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恭帝二年(公元555年),分郫县南境和江原县东境,始置温江县,属益州蜀郡。
北周(公元557至581年)时,温江县属益州总管府蜀郡。
隋统一中国后,"经正疆理,划分九州",州、郡、县设置屡有变动。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悉罢诸郡,以州统县,省温江入 郫县。仁寿三年(公元603年)又从郫县分置,名万春县。隋大业初省并诸州,改州为郡。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又省万春县入郫县。
唐初,分天下为十道,实行州县二级制。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复置万春县,属益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复改万春县名为温江县,属剑南道益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益州为蜀郡,温江属剑南道蜀郡。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分剑南道为东、西二节度,改蜀郡为成都府,温江属剑南道西川成都府。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改郡为州,温江属剑南道西川益州成都府。
五代时,蜀地先后为前蜀、后唐和后蜀辖境,地方政区建置,基本沿袭唐制,温江仍属剑南道西川益州成都府。
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太祖赵匡胤遣王全斌灭蜀,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局面,推行路、州、县三级制,于唐代剑南东、西两川之地置西川路,温江属西川路益州。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将西川路、峡西路合并为川峡路。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分川峡路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总称四川路。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后又恢复成都府剑南西川节度,温江属成都府路成都府剑南西川节度。南宋时,建置隶属关系与宋同。
元统一中国后,在大都(今北京)设中书省,在全国各地建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下设路、府
温江文庙
(司)、州、县。温江属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成都路直辖录事司。
明初,仍置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为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省以下废路改府,省州改县,实行府、州、县三级制,温江属四川布政使司成都府。
清初,仍继明制,置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改置为四川省。嘉庆初,于省、府之间加置道,形成省、道、府、州、厅、县制,直到清末。温江属四川省成绵龙茂道成都府。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成绵龙茂道改名川西道,温江属四川省川西道成都府。
民国元年,北洋政府废道,以府、州、厅直隶于省。民国2年,划全川为7道,同时废除府、州、厅。次年,改全川为5道,实行省、道、县三级制,温江属四川省西川道。以后,军阀割据,形成"防区制"。民国24年,国民党入川主政,实行行政督察区制,划全川为18个行政督察区(后减为16个),温江属四川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并为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治地。
1949年12月26日温江解放。1950年划全川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4个行署区,与西康省同属西南大行政区,温江属川西行署温江行政区,为温江行政区专员公署治地。1952年,撤销川西等4个行署区,恢复四川省建制,温江属四川省温江专区(1968年改为温江地区)。至1979年仍为温江地区行政公署治地。
1959年3月至4月,曾一度将温江并入崇庆县,但因未获批准,为时仅月余即分出复置。1959年7月1日,双流县并入温江,治地在温江城关镇。1962年10月20日,国务院决定复置双流县。同年11月1日,温江、双流正式分置。
1983年3月,国务院决定撤销温江地区,其所属行政区大部划归成都市。同年7月,温江正式隶属成都市。
1997年,温江县面积227平方千米,人口29.3万,辖10镇。县政府驻柳城镇。
1999年,温江县辖11个镇、4个乡:柳城镇、和盛镇、通平镇、天府镇、金马镇、公平镇、万春镇、永盛镇、永宁镇、涌泉镇、踏水镇;玉石乡、寿安乡、柳林乡、镇子乡。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22290人,其中: 柳城镇 63271 和盛镇 23634 永盛镇 11537 天府镇 24700 金马镇 18757 公平镇 24384 万春镇 22127 通平镇 14983 永宁镇 20985 涌泉镇 24102 踏水镇 15714 柳林乡 18379 镇子乡 15345 寿安乡 12078 玉石乡 12294
2002年4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温江撤县设立成都市温江区,成为成都市特大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3年9月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3]24号)批复同意温江区涌泉镇政府驻地由干家店子迁至花土村6组。
?年,辖10个镇,182个村:柳城镇、和盛镇、通平镇、天府镇、永盛镇、金马镇、涌泉镇、公平镇、万春镇、永宁镇、踏水镇、
2004年9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温江区调整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04]38号)同意温江区调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温江区辖6镇、4街道办事处。具体如下:一、撤销柳城、天府、涌泉、公平、通平、踏水6个镇和玉石、镇子、柳林3个乡。二、扩大4个镇的行政区域:(1)将原玉石乡、通平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寿安镇。寿安镇政府驻吴家场。(2)将原天府镇的临江、綦江、庆元、桂花、铁篱、大明、春林、友谊8个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和盛镇。和盛镇政府驻舒家渡。(3)将原踏水镇、镇子乡和原柳城镇的南岳社区居委会所属行政区域并入万春镇。万春镇政府驻原踏水镇踏水桥。(4)将原柳林乡的光明、双河、兴元、新春、瓦窑、新桥等6个村所属行政区域并入金马镇。金马镇政府驻太极地。三、原柳城、涌泉、公平3个镇和天府镇的部分行政区域实行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设立4个街道办事处,由成都市按规定程序自行审批。
2004年9月13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温江区调整乡镇行政区划:一、设置柳城街道办事处,管辖区域为原柳城镇东大街、北街、小南街、西大街、和宁街、文化路、麻市街、庆丰街、德通桥、凤溪大道、鱼凫路、永宁路、黄金路、和平、万盛社区居委会和凉水、红光、燎原村以及原涌泉镇的新华村所辖区域,街道办事处驻原柳城镇来凤路; 二、设置天府街道办事处,管辖区域为国家级海峡两岸科技园区(包括原天府镇的梓潼、金桥、金义、维新村和原金马镇的新坝、高堰、清泰村)和原天府镇的柏树村和德全村、原柳城镇的笼堰村和前进村、原柳林乡柳江村所辖区域,街道办事处驻原天府镇天府街; 三、设置涌泉街道办事处,管辖区域为原涌泉镇的五福、凤凰、华丰、花土、共耕、共和、前锋、高灯、明光、洪江、双堰村和原柳林乡的大田村所辖区域,街道办事处驻原涌泉镇花土村; 四、设置公平街道办事处,管辖区域为原公平镇和原柳城镇的合江、太极村、长安路社区居委会所辖区域,街道办事处驻原公平镇公平场。
2004年,温江区辖4个街道(柳城、天府、涌泉、公平)、6个镇(和盛、永盛、金马、万春、永宁、寿安),27个社区委员会、166个村委会;面积277平方千米,人口密度1143人/平方千米。
2005年,温江区辖4个街道、6个镇:柳城街道、公平街道、涌泉街道、天府街道、和盛镇、永盛镇、金马镇、永宁镇、万春镇、寿安镇。
2006年10月,成都市政府正式批准温江区的万春镇、金马镇和永宁镇增设街道办事处。根据规定,增设的街道办事处为区政府派出机构,分别与万春镇、金马镇、永宁镇政府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模式,所辖区域和驻地均保持不变。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万春镇、金马镇和永宁镇的城市化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外来人口不断增多,城区面积增大,这些乡镇也逐渐开始行使一部分城镇管理职能,因此,在温江区万春镇、金马镇、永宁镇增设街道办事处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