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来说说我喜欢的故事吧
今年国庆档最火的电影,莫过于《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由7个导演为大家送上的爱国主义大片了。7个独立的故事都是对小人物在重大历史事件时的局部特写。在网上的评论里,有人喜欢管虎的《前夜》,有人喜欢徐峥的《女排》,明明看的是同一个电影,为什么大家的偏好会差这么多呢?
我们先拿徐峥的“夺冠”来举例:如果你的潜意识认为孩子在这么小的年纪,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是不会在看到喜欢的小女孩要出国时,一下跳出队列去追问,引得哄堂大笑。那么在你看到这个桥段的瞬间,就已经开始感到不舒服了。
当不舒服累加到一定程度,你的内心面对的选择是:要么否定自己的认知,要么否定这个电影。不管事实怎样,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成本较低的第二种方式,来让自己的内心获得平衡。
但有些人会认为,小男孩控制不住追问小女孩的去向,是天真,不懂隐藏的表现,很真实。那么对这些人而言,他们就没有不适。所以在最后小男孩举起天线,犹如超级英雄般身披披风,屹立在房顶的时候,这些观众就更容易感受到导演想要表达的浪漫主义以及平凡生活中的小英雄主题,从而爱上这个小故事。
葛优的表演撑起了《北京你好》的口碑
从另一个角度看,当电影的内容与你的已有认知一致时,你可能会更加喜爱这个故事,哪怕这个故事中也有很多瑕疵,比如宁浩的“北京你好”。
故事中,葛优对北京出租车司机群体的诠释,可谓是电影的神来之笔。本性善良,关心家人,却总忍不住满嘴跑火车;没事瞎嘚瑟,办事不靠谱,把很多北京长大的孩子身上那股豪爽,诙谐但又有些不着边际表达的淋漓尽致。如果你有几个北京的朋友,与葛优的表现很类似,那么你可能会很喜欢这个角色。
大家的看法那,可以发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