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和易经先学哪一本

2022-04-12 文化 201阅读
首先,易经不是一本书,周易才是书。

易经是一门学问的总称,而且这门学问非常非常古老,是世界上最古老学问,没有之一。中国传统的说法是,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这个说法实际上在全球范围也成立,人类学问、哲学的源头在易经。而带上“经”这个字,表明了这个学问的重要性,比如“十三经”。中国古人只会给那些几代甚至十几代人和朝代都认可的书籍给一个“经”字!所以易经两个字是人为的组词,并不是谁写了一本书叫《易经》。

《周易》只是周代以及后来的战国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人们对易经这门学问的理解和阐释,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文字化了,定型成为一本书,也是现存的记录易经经文的唯一文本。所以,《周易》属于易经,但也是特殊历史阶段的易经。易经与特殊历史阶段的易经,两者并不完全重合,甚至存在诸多相矛盾的地方。

易经非常古老,起源于伏羲时代,然后又历经了和经历着差不多九个历史阶段:包括神农、祝融、五帝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汉、两晋南北朝唐、宋明、清、民国至今的现代。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会有新的文化元素和思想潮流出现,这些新的文化和思想会直接混入易经,会让那个历史阶段的人们对易经产生新的理解。

然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出现的文化和思想,往往与易经自身的核心理念相矛盾,这样就导致在新的历史阶段,就会有与易经自身相矛盾的内容混入易经。所以,从形式上看,易经是一个随历史阶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过程。每一次变化都会混入新的矛盾。

但历经了如此漫长的历史,跨越了那么多的历史阶段,被混入如此多的矛盾,易经之所以还叫易经,是因为尽管易经的形式不断地在变,却存在一个超越历史阶段,一直恒定不变的内核。

所以,学习易经,关键就是学习其内核,通过其形式感悟其内核。做到能够识别和排除形式层的干扰,不被每个历史阶段所混入的与内核相矛盾的内容所欺骗,而直指和牢牢把握其内核。

这就如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为。性格是他的内核层,行为是他的形式层。通过其行为,可以感悟感知其性格。但是,性格与行为是一体的,性格寓于行为之中,行为又是性格的展开。性格是不变的,而行为却是变化的。对一个人,我们只有通过其不断变化的行为,去感知和总结其不变的性格;然后通过其不变的性格,去推知其不断变化的行为。

内核层是易经的性格,形式层是易经的行为。

这就是系辞传中所说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就是易学内核,就是性格,器就是表面形式,就是行为。道器是合一的,道不离器,器不离道。

《周易》是易经在周朝至战国这段历史时期内,易经的具体形式表现。所以,《周易》是易经在一个具体历史阶段的具体形式,也包含了易经的内核。但同时,内核层与形式层之间有存在很多矛盾。所以,《周易》是易经,又不是易经。绝不可把《周易》这本书的所有字句,所有观点都直接当成易经。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