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摄像头被称为“看家神器”,本是为了安全和便利,谁成想成了泄密工具——你的生活被直播,甚至隐私被当成明码标价的“资源”在网上兜售。倘若这些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智能摄像头的安全风险已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据报道,有人专门在网上提供或出售破解摄像头的相关“服务”,轻而易举就能成功入侵,大量家庭摄像头已“中招”,所谓的“看家神器”正走向它的反面,给家庭的隐私安全、财产安全等构成了很大隐患。
6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智能摄像头质量安全风险警示:共从市场上采集样品40批次,结果32批次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即八成不合格。隐患主要是数据传输未加密、初始密码为弱口令、身份鉴别机制有缺陷、敏感数据储存不加密等。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用户视频被泄露,或智能摄像头被恶意控制等危害。
安全漏洞百出,几近不设防,大量家庭摄像头被入侵并不奇怪。通过智能摄像头窃取或出售他人隐私的行为涉嫌违法犯罪,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但从源头上堵住这些漏洞无疑是更根本的举措。
现状无法令人乐观。一方面,消费者只图智能摄像头的使用方便和价格低廉,安全意识和隐私意识不高,甚至原始密码都不知道更改;另一方面,由于加密成本高、竞争激烈等,一些企业对安全漏洞采取了放任态度,以至于市场“劣币驱逐良币”,整个行业良莠不齐、山寨横行,处于无序状态。任凭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不仅消费者权益无法保障,行业前景也会蒙上阴影。
因此,除了严惩违法犯罪、消费者提高防范意识外,当务之急是从保护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角度出发,给智能家居行业制定一个强制性的安全信息标准,不能让企业任性而为。如今已进入智能生活时代,家庭智能摄像头的浪潮方兴未艾,如何填补安全漏洞和行业空白,让“看家神器”名副其实,显得尤为迫切。
个人观点
看家神器不安全,本来想监控家里的情况,反倒成为家里最大安全隐患,看来高科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