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鲇鱼的发展过程

2020-06-25 社会 120阅读

2010年10月11日,热带扰动90W于关岛西南处水域形成。翌日12时被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低压。10月12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也为90W升格为热带低压,为其本年记录第15个于西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15W)。同日下午,JTWC为15W升格为热带风暴,而JMA也于晚间为15W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鲇鱼”。15日下午被香港天文台升格为一股台风。16日晚上升格为强台风。17日日出前香港天文台升格为超强台风。 在10月18日上午6时,JTWC给予1分钟平均风速为160海里/小时、CWB资讯为十分钟平均风速65米每秒,气压895hPa、JMA给予10分钟平均风速为125海里/小时,气压885hPa、CMA给予2分钟平均风速为72米/秒,气压895hPa。日本气象厅表示鲇鱼10分钟平均风速125海里/小时和台风中心气压885hPa(18日早上8时),成为自1982年8月的台风贝芙(Bess)和1984年10月的台风云妮莎(Vanessa)以来,西北太平洋地区风速最高气压最低的台风。
10月18日上午11时,鲇鱼登陆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对当地造成重大破坏,其风眼甚至在登陆后亦未立即消失,足见其威力惊人。后来鲇鱼结构受损,强度大幅下降,香港天文台把鲇鱼降级为强台风。
10月19日,鲇鱼离开菲律宾,进入南中国海,不久后重新增强为三级台风。但鲇鱼在南海缓慢北移,并再次转趋减弱,香港天文台在10月22日傍晚把鲇鱼降格为台风。进入南海后鲇鱼先向西推进,之后转向北或西北偏北移动。鲇鱼在10月23日下午1时10分登陆福建南部。10月23日被日本气象厅降格为强热带风暴,CWB并在24日2时降格为热带低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亦于10月23日9时 (UTC)发出最后警告,在24日已于福建省漳州市消散。
其后,于香港天文台所发布的《2010年热带气旋年刊》中,香港天文台把鲇鱼的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上调为每小时270公里。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