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要实现教学方式的重大转变。改变教学方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没有教学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变革就无从谈起,新的教育目标也就难以达成。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传统教学过于局限在教师的单向传授上,这种模式下的教学质量很难在质和量上都有明显的提高,大部分受教育者只能片面发展。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变革原有课堂教学模式,是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教师专业成长是新课程改革关注的重点之一。
转变教学方式绝不仅仅是教学方法或手段的改变,更需要新的教学理念来引领。因此,教学方式的成功转变意味着教师的健康成长。从根本上来说,研究教学方式就是关注教师专业成长。
新课程下,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还是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教师角色的全新转变使得培养教师科研技能、提升教师科研水平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本课题通过教师进行研究来获得研究成果。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同时就是教师逐步提升自身研究水平的过程,教师的科研素质也就得以提高。
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需要新的教学方式。可以说,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教学方式研究的重要性不然而喻!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有重大创新和突破。课程改革的重心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就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突破性进展,要真正打好教学改革这场持久而复杂的攻坚战,就必须致力于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构建和形成旨在关注每个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教学方式, 以推进新课程的改革。
近来,我们对素质教育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讨论,基本上产生共识: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遵循教育规律,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出发点,以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然而目前我省高中数学教育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违背教育规律,忽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现象司空见惯;只为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服务,多数学生“陪读”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学要求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忽视个性差异的情况很普遍,鉴于上述,我们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方式改革实验,就是为了克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旨在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促进自我发展方面探索一条新道路。经过几年的实验,使我省高中数学教学得到新发展,全面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数学难学”是高中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一些在初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甚至在中考中数学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却呈下降趋势。这也是数学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不少高中数学教师强烈呼吁中考命题要体现高中阶段数学教学对初中学生数学能力的要求,希望以此对初中数学教学施加影响。其实,初高中数学相比,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突变,如何衔接初高中数学教学,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理论性以及抽象性很强的函数,立体几何等等知识,这些都给学生带来很大程度上的难度,因此有必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去面对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改革课堂教学单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焕发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为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指导理论;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方式,从而发挥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高中数学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提高数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习方法,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有个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品质。
二. 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我们采用的是行动研究法。由于课题研究的内容是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普通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是属于应用性研究范畴,所以,我们采用了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依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不断探索,实践、体验、反思,在研究中摸索规律,总结经验,经过再实践,再研究,直至获得研究的成功。
(二)研究过程
课题自2005年11月启动以来,至2008年12月结束,历时三年的时间,课题组全体成员按照课题实施计划,有序地运作如期地完成了每个阶段的研究任务。现将主要的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准备阶段(2005年11月---2006年5月)。
(1)精选骨干,成立课题组
由高级教师、副校长刘长军,高级教师、高三集备组长沈跃武,高级教师安波、周涛、王春红、柯英华,一级教师胡育铭、张志敏、董洁、朱静波,二级教师赵杰、史东梅、李庆权、刘国庆、王守波等共十五人组成了课题组。
(2)组织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课题组成立后,由刘长军副校长组织,共同学习了有关《教师专业成长》、《新课标下的教学讨论》、《新形势下教师成长要求》等文章,大家真正认识到在新课改形势下,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3)调查摸底,掌握现状
针对所在年级的实际情况,大家分头做了细致、深入的调查工作,了解到了今后研究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4)开展研究,落实任务
根据大家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将课题组成员又具体划分到了四个小组,确定了四个小组的小组长,安排每个小组的具体任务,并对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的工作都作了具体分工。
2006年3月3日,课题组负责人沈跃武老师组织课题组成员召开研讨会,在理论学习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提出要求,落实任务,制定规章制度。a.要求课题组成员要运用“自修反思”的方式进行自研自创。学会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不断适应课改的要求,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b.实行同伴互助。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有效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c.注重专业引领,突出校本研究,使教师不断获得专业发展。
会上,课题组成员分别作了题目为《研究自己,自己研究》、《综合素质培训激活了数学教学》、《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教学模式》、《立足校本,发展学校》等的论文交流。经过研讨,课题组制定了具体的《研究方案》、《研究计划》《研究细则》等。
并于2006年3月10日,请辽阳市科研所的专家对我们的课题进行了论证指导,完善了《研究方案》,使课题研究更具操作性,课题组成员也深刻领会了方案的实质,掌握了研究方向,为研究过程的顺利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实施阶段(2006年5月-2008年10月)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之后,课题便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一)完善管理制度,激发教师科研热情
(1)为了使课题研究能够健康有序地运作,优质高效地完成预期研究目标,学校将课题研究工作纳入了教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其中参加省科研课题研究,并通过结题评审,在当年教师考核中加5分;参加市科研课题研究,并通过结题评审,在当年教师考核中加3分;参加市级以上优秀教师评选,必须有参加市级以上科研课题研究的经历,承担课题组负责人的教师优先。考核制度的制定,极大地激发了研究教师的积极性,课题组成员在实践中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积极采取新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摸索出提高普通高中数学质量的对策。
(2)为了使课题研究能够扎实有效地深入下去,快出成果,出好成果,学校还制定了相应的课题管理制度。课题管理制度:a.课题主持人负责课题研究全过程的组织、指导、协调工作。b.课题主持人要经常深入课题组,了解掌握研究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及时组织研究解决实际问题。c.每学年开始,课题主持人要结合掌握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并在学年结束时,对计划的实施情况认真加以总结。d.每位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要认真学习《研究方案》及实施细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认真实施操作,及时进行经验交流,期末作出总结。e.做好课题研究过程资料的积累与归档工作。以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研究,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二)注重理论培训,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学校定期选派课题组成员参加省、市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沈跃武、刘长军、史冬梅、刘国庆、李庆权、赵杰、安波、胡育铭等参加了辽宁省基础教育培训中心组织的《新课程教材教法讨论》的理论培训,张志敏、周涛、董洁、王春红、王守波、柯英华、朱静波等参加了辽阳市教育学院组织的《新课程》教材分析研讨的培训
参加培训的教师学习归来,将所学的内容给课题组教师及时进行培训,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研讨,将新课改理论及实践经验及时传达到课题组每个成员,并落实到教学研究中去。为了提高课题组的教师的研究能力,课题组成员在每个学期开始,都召开课标详解及教材培训,培训由副校长刘长军及课题组负责人沈跃武负责,将新课标与教材三维目标点相对照,掌握各目标的达成度,提高了课题组成员从整体上理解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的能力。
(三)探索教学模式,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本课题研究的宗旨是新课改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普通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因此,自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便潜心研究,反复探讨,依据新课标要求,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构建出旨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教学模式。
模式名称:四环递进教学模式
模式特点:既能贯彻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又能适合本地区课堂教学实际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既有理论上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又有实践上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模式结构: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理解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实践应用,拓展知识。
模式操作程序:以高三数学复习课——二次函数及其应用为例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课前教师直接给出复习课题及复习目标。不同课型创设的情景也不同。本课要求掌握二次函数图像及性质,会写三种常见的解析式,会画两种开口方向不同的图像: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个数,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观察图像的零点,确定方程根的个数;会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依据函数的定义域,利用单调性,通过函数的值域解决最值问题。
自主探索,理解问题:学生以课上学习小组为单位,查找资料,以课本为主,教参为辅,同时翻阅,归纳知识网络,结合典型例题,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