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是 什么

2023-05-10 综合 44阅读
1、要在宏观的社会体制层面上,对幼儿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1)政府部门要把乱蔽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作为一件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大事来抓,大力宣传幼儿教师工作的价值和复杂性,以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尤其要将“尊师重教”的意识落到实处,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使全社会各行各业和每个学生的家庭都能与幼儿园一起承担教育的责任。
(2)幼师学校要慎重选择学生。吵陪棚新生入学前,除了进行学习成绩考核及技能技巧、专业思想的面试外,还应创设各种情境,测试其心理健康状况,使幼儿教师培训机构有较高的起点。
(3)幼教行政管理部门应经常举办讲座、咨询活动,不断提高幼儿教师基本素质,及时解答幼儿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教师排忧解难。
2、幼儿园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创设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的氛围
幼儿园要为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尽可能多地为教师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建设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氛围。
(1)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保护意识。幼儿园领导要正确认识、高度重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把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提到工作日程上来。幼教工作协调安排,加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辅导工作。请专家来园举办讲座等,采取有效措施达到好的效果。
(2)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是教师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源泉和动力。帮助、引导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定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就显得十分重要。
(3)满足教师合理需要,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外出业务进修的机会,让他们了解更多的信息,掌握更多的教学技巧和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应当创造条件使每个教师有获得工作上成功的可能。此外,幼儿园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心教师的生活。
3、幼儿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积极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保持健康心理的基本前提是个体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些教师心理素质较差,幼儿不愿亲近,其他同事也不予接纳,以至于使教师本人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无法维持师生间的情感联系,影响教学升则质量。教师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有:一是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二是加强心理自我保健;三是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维护与增进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四是善于调整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五是培养健康广泛的兴趣;六是了解自己,肯定自己,尊重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